作者 | 典典
我特别感謝張文宏醫生。
因為,自從聽了他的一番話,我爸媽終于同意在家裡實行分餐了!
張文宏醫生說,分餐要常态化,這一點很重要,具體來說就是實行公筷公勺:
1、不能用自己的筷子給别人夾菜;
2、不能把自己的筷子伸到同一個菜裡。
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實行分餐的家庭少之又少。
為什麼?
阻力太大!
一怕麻煩,二怕傷感情,三是多年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
從小就沒有分餐習慣,都是一家人,又沒病,用什麼公筷?家裡來了客人,還要主動幫人家夾菜,這是熱情好客的表現。
前些年,我提出要在家裡使用公筷公勺,被我媽罵了個狗血淋頭,我爸氣得當場就要回老家。問是不是他們老了,我就開始嫌棄他們了……無論我怎麼解釋都沒用。
如今,困擾了我多年的難題,經專家的幾句話就化解了。
因為他們信專家,不信我。早知道,就早點把專家搬出來了……
不分餐的危害有多大?
所謂病從口入,吃飯是疫情最大的傳播窗口。張文宏醫生說,“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在裸奔。”
想想也是,如果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勺子去碗裡舀湯,那碗湯就成了一碗洗調羹的水。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喜歡聚在一起吃火鍋,不用公筷。每個人的筷子都在鍋裡撈來撈去,就等于每個人的口水都跑到了菜裡。而成年人的口水裡攜帶了大量病菌,成千上萬的病菌混在一起,再口口相傳,想想就覺得可怕。
你看到的是熱情,是友情,我看到的全是病菌。
不僅在外面聚餐時要使用公筷公勺,回到家裡也一樣。
有人覺得在家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不僅喜歡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飯菜過燙時,還要用嘴吹一吹再喂給孩子。
這個動作千萬不要再做了!
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吃飯傳播,例如幽門螺杆菌、肺結核等。
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既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張文宏醫生調侃說:“要是領導給你夾菜怎麼辦?你是吃還是不吃?”
答案是:誰都不要夾菜,領導夾菜也不要吃。
問題來了:想給别人夾菜怎麼辦?
用公筷夾啊!
分餐不光能有效減少病菌傳播,還能減少食物浪費,對于有孩子的家庭尤其好處多多。
一個朋友家裡一直在實行分餐制。飯菜做好後,用公筷公勺撥一些到自己的碗裡,慢慢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碗筷。
這樣就算有剩下吃不完的食物,也都是沒有經私人筷子接觸過的,更幹淨衛生,可以收起來放進冰箱存放,吃得更放心。
用公筷夾菜,每一種食物都備一些,有助于減少偏食,更有利于讓孩子保持營養均衡。
孩子吃多少就撥多少,一目了然,不至于過量,家長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分餐這件事情,說起來很小,實行起來卻貌似很難。你要說服家人,說服朋友,過程中可能還會被誤解,被孤立。
但是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說,“分餐制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就是要做。”
明知道不分餐的危害這麼大、分餐的好處這麼多,為什麼還不去做?
如果遇到特别固執的家人,也不要心急,慢慢來。
一個朋友和我遇到過同樣的問題,說服不了家裡的老人。于是他隻好妥協為,每天用開水把用過的碗筷煮一遍。
直到最近,新聞加大了對公筷公勺的傳播力度,老人在家看電視,經常看到類似的公益宣傳,終于轉變觀念,同意使用公筷了。
分餐,既不是矯情,也不是傷感情,而是為了每個人的健康着想。
家人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建議大家在家中,給每個人都準備專屬的碗筷。市面上有很多家庭分餐專用筷,從顔色或造型上進行區分,非常方便。
外出就餐,可以随身攜帶筷子和勺子,并要求餐館提供公筷和公勺。
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更不要用嘴巴吹孩子的飯菜。
總之,無論是在外聚餐還是回到家中,都請記得使用公筷公勺。
當孩子從小就在一個有分餐習慣的家庭裡長大,他長大後也會自然保持這個好習慣。
分餐,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
如果你也支持分餐,請給今天的文章點個“在看”,并分享給更多朋友哦。
作者:典典,自由撰稿人,專注育兒和兒童心理學研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