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黏人的娃

黏人的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8:52:08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

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别粘我。

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家夥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着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其他人一概不要。

情況嚴重的時候,娃恨不得24小時讓我陪在她身邊,稍有一點脫離視線,就哭聲震天。

有時甚至是我上廁所那麼短短幾分鐘時間,娃都不肯給我喘息的機會——她會嚎叫着使勁拍打廁所門,逼着我手忙腳亂草草完事。

面對這份爆棚的依賴,我真是既受用又無奈。

娃的專寵,一方面讓我這個老母親倍感欣慰——嗯,總算沒有白疼孩子;但另一方面,我也實在有些吃不消。

拿這事跟好幾個有娃的閨蜜吐槽,她們的反應出奇的一緻:“對!一模一樣!我家也是!”

看來,這樣的小家夥們還真不少,在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該理論将依戀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前依戀期(0至6周)、依戀形成期(6周至6-8個月)、依戀明确期(6-8個月至18個月-2歲)、交互式合作期(18個月至2歲和以後)。

意思就是,6周之前的小嬰兒基本上不怕生,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

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媽媽(或主要照料人)的依戀會逐漸加深,并在兩歲之内達到分離焦慮的頂峰;

之後,随着孩子認知能力與語言水平的提高,他們逐漸能夠理解分開與離别是怎麼回事,并且能夠承受父母短暫的離開,因此分離焦慮又逐漸降低,親子關系将變得更為穩固。

上述時間表放到每個寶寶身上可能會有個體差異,但普遍趨勢都是一樣的。

拿甜甜來說,她在半歲之前總是對我的離開絲毫不以為意,我當時一度以為這是個沒有分離焦慮的娃。

可漸漸的,甜甜變得越來越粘人,隻要我在,就隻認準我一個人;尤其是一歲半以後,文章開頭描述的情形是常态。

對此,我們應該明确一點: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從孩子脫離母體開始,整個成長的過程就是與父母的分離。而克服由此伴随而來的焦慮感,則是孩子走向獨立與成熟的第一步。

成長道路上很多的事情節點,媽媽重返職場、斷奶、孩子上幼兒園等,則猶如催化劑,若處理不當便會加劇孩子分離焦慮的産生。

黏人的娃(别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1

心理學者李雪在她的著作《當我遇見一個人》裡分享過一個斷奶的例子:

“還記得我給兒子斷奶的時候,奶奶和姥姥都跑來把我和兒子強行隔離。才7個多月的兒子突然看不到媽媽了,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像他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而面對孩子平日裡的粘人,有些媽媽也會認為這是一種不獨立的表現,選擇用嚴厲責罵或刻意疏離的方式來應對。

上述這些做法絕非個别現象,看似高效決斷,實則冷酷無情,将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當一直以來依賴的懷抱與庇護忽然不複存在;當最最親愛的媽媽一下子消失不見。

當想享受媽媽的愛撫卻被生生拒絕,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該有多大,仿佛整個世界都抛棄了他。這,是何等殘忍無情!

安全感消失殆盡的孩子,又怎會不焦慮呢?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其實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試試看。

1.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分離焦慮的出現,其實是源自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獲得安全感的關鍵,則是和諧的親子關系。

兒童心理學博士陳忻的一段話讓我特别贊同:

“安全感并不會因為一次分離就缺失,也不會因為某一段時間的相處就必定穩固不移,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在寶寶從小和父母的互動當中一點一滴形成的。”

因此,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最重要的便是增強親子間的感情。隻有被愛充分滋養的孩子,内心才會構建起自信的堡壘,才不會被暫時的分别擾亂心緒。

因為他們堅信,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他,永遠不會離開他。

黏人的娃(别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2

正如馬伊琍前段時間那條獲萬人點贊的怒怼育兒專家的微博所言:

“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啊、延遲滿足啊、挫折教育啊,現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

說回文章開頭提到甜甜特别粘人的那段時間,事後我想了一下,才恍然發覺那其實也正是我上班特别忙碌的階段。

工作日早出晚歸,加班頻繁,每天與甜甜在一起的時間銳減。

陪伴的缺失,讓小家夥覺察到了我對她的忽視與疏離,所以才在周末難得的共處中,拼命向我靠近,生怕我離開;并通過不斷的試探來反複确認,我依舊愛她。

想到這裡,我的眼角濕潤了。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的話萦繞耳邊:“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2. 面對分離,巧用方法

有時候,當我們不得不面臨與孩子的分别時,妥善處理也能大大緩解他們的焦慮。

首先要做到的一點便是,跟孩子好好說明事情的原委,鄭重道别。

充滿儀式感的方式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千萬不要為了怕孩子哭鬧而選擇不辭而别。

黏人的娃(别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3

這方面,《爸爸去哪兒5》裡杜江的做法為我們家長做出了表率。其中有一集,孩子們将暫時與爸爸們分開,去摘火龍果。

對此嗯哼大哭不已,非常抗拒。面對嗯哼的分離焦慮,杜江沒有打罵也沒有直接離開,而是與兒子在房間裡進行了一場心平氣和的談話——

“爸爸的離開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與傷害。”

“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是一個小小男子漢,爸爸期望你能成長。”

既如實告知了将暫時離開的事實,也強調了這件事非常安全,安撫了嗯哼的緊張情緒。最後又表明了對嗯哼的信任與期待。

整個過程溫柔卻滿是力量,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其次,充分運用遊戲力,能讓分離這件事變得輕松有趣起來。

在我們要去上班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鬧鐘,告訴他:“你會暫時跟媽媽分開,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時間很久的躲貓貓遊戲,當鬧鐘響起時,媽媽就會出現啦!”

在孩子要去幼兒園的時候,對孩子說:“媽媽其實一直都關注着你呢,隻不過我跟老師有個約定,這是一個秘密行動,你看不見我。”

同時,可以把老師發給家長的幼兒園照片或視頻給孩子看,讓他們覺得,哇,原來媽媽真的一直都在。

此外,主題類繪本也能來幫忙。

今年九月甜甜即将去幼兒園了,為了緩解她的焦慮,我給她買了幼兒園相關的一系列繪本,如《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魔法親親》、《我不要上幼兒園》等等。

讓她通過閱讀的方式提前做好心理建設,了解與接受“上幼兒園”是怎麼一回事。

黏人的娃(别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4

3. 穩定情緒,從家長自身做起

其實很多時候,不止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會有焦慮之情,并會将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更加焦慮。

記得産假結束即将重返職場前,我曾經焦慮不已。

擔心家人照顧不好甜甜、生怕我離開之後小家夥哭鬧不止、也懷疑自己的身心狀态沒有調整到位。

最後的結果是,我回奶了。不僅絲毫改變不了事情的發展,還影響了随後好幾天孩子的口糧,得不償失。

因此,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是多麼重要。

内心溫和、堅定、從容、冷靜。這是一股強大的能量,能化作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對調節孩子的心态起到積極的作用。

“别擔心,媽媽在呢”,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安心的呢?

随着孩子長大,分離焦慮會逐漸消失。但是你可曾想過,成長不可逆,如此親密無間的時光,其實真的隻有那麼短短幾年。

因此,無論你是正享受着寶寶的依賴,還是被他的霸占折騰得苦不堪言,都好好珍惜吧。

因為,這都是專屬于你跟孩子獨一無二的寶貴回憶;因為,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你們家的寶寶也粘人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