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今年第9号台風“利奇馬”影響,山東各地普降暴雨,各地山東全面展開救援工作,但謠言也随風而來。8月10日,網絡上一則“今晚七點濰坊市會将地面井蓋全部打開,以便排水。”的消息被廣泛傳播,引起山東濰坊市民質疑和恐慌。8月11日中午,在棗莊微信群、朋友圈一張“暴雨後出現鳄魚”的截圖在傳播。同一天,淄博一則稱博山馬公祠隧道出現泥石流的小視頻刷爆朋友圈。
圖片來源:棗莊高新公安微信公号
對此,三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辟謠,濰坊市城市管理局表示,暫時并未接到這樣的通知,如果積水多了,也會采取開井蓋洩水的方法。但每個井蓋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員,開井蓋洩水時不僅會有安全标識,還會有負責人堅守,一定确保行人安全。棗莊警方表示,鳄魚事件發生在湖北武漢,并非在棗莊轄區内。截圖中所傳播的信息系謠言。淄博警方表示,濱萊高速淄博段隧道目前無發生山體滑坡現象,請大家不傳謠不信謠。
幾乎每一次災害,都會伴随着謠言。而謠言有時又會引發一系列次生災害,這已被無數事實所證明,而傳播謠言者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可是為什麼當又一次災害來的時候,謠言又會跑出來?又會有人相信謠言?
從個人心理角度說,有人出于商業利益,比如增加流量和打賞;有人屬于智商欠費,剛看了開頭就轉發;有人屬于湊熱鬧,明明有所質疑,仍然轉發。而謠言在一次次的轉發中,可能被修飾得更像真相。從另一方面來說,制造謠言、轉發謠言而受到的處罰,相比造成的危害而言,還偏輕。而有關部門在災害應急預案中,對可能産生的謠言還準備不足。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社會情緒的鍊式傳播,會在人際間發生情緒感染,使某種誤導傳播得到強化,從一端走向另一極端。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對信息的需求更加渴望,對任何跟自然災害有關的事會更加關切,相比于冷靜的狀态下,對信息的判斷也更感性,當謠言跑在真相前面時,大家這個時候很容易相信謠言。
不再讓災害謠言成為“次生災害”,對個人來說,就要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在證實其不實性後,更應果斷删除信息或發布辟謠信息,以阻止謠言的進一步傳播,并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謠言。所謂“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每個人要不斷提高科學素養,保持清醒與理性,相信相關部門會及時主動公布信息。
對相關部門來說,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到事件處理快速、有序、高效,信息發布及時、全面、準确,并加強與媒體和公衆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因為信息不暢、誤解造成的恐慌情緒;二是加強突發事件的輿情監測。比如可以根據每次災害後謠言的内容、屬性、偏向等,通過大數據計算水災可能會伴生什麼樣的謠言,然後可以提前發布井蓋的狀況、電力供應狀況、蔬菜副食供應預案等,讓真相走在謠言前面。同時,加大對重要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等網絡平台的監測,及時進行網絡辟謠,防止網絡謠言大肆傳播。三是積極與警方溝通,嚴厲懲處突發事件造謠者、傳謠者。特别是造謠者,要依據法律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同時依據誠信治理原則,對其進行失信處罰,讓他們像老賴那樣在一定時間内生活處處受到制約。
(來源:東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