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專稿(記者/王晟) 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号”探測器,首開月球背面着陸探索的新旅程。
有意思的是:從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四姐妹”奔月的啟程時間可不一樣: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01時30分
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02時23分
看出來了嗎?嫦娥家族的大姐、二姐是傍晚動身,選在“黃金時段”,所以當年還做了電視直播。
老三和老四,卻是趕“早班車”,淩晨就上路,讓關注它們的人都得熬通宵。
同樣奔月,為何用的不是同一份“時刻表”?
這就要提到中國探月工程的宏大規劃了。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
其中,無人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步驟。
“嫦一”,進行繞月觀測拍照,完成了第一步——“繞”。
“嫦二”, 作為“嫦三”的先導,用高分辨率相機對月球預定着陸區域“探路”。
“嫦三”,順利着陸月球表面,成功放出月球探測器“玉兔”。
“嫦二”、“嫦三”共同完成了第二步——落。
“嫦娥三号”和月球表面探測器“玉兔”模型
所以,嫦娥系列的老大老二傍晚發射,是因為它們最終隻是繞着月球轉。
而從嫦娥三号開始,到嫦娥四号,都要在月球表面着陸,所以啟程時間定在了淩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專家說了,送嫦娥姑娘們奔月,要“選吉日,擇良辰”!
航天專家們要根據“嫦娥”與太陽、月球、地球的相對關系細細掐算,還得考慮路上的安全。比如,能不能保護好太陽能帆闆,别給太陽灼傷;
比如,能不能離月球着陸點近一些,免得嫦娥跑過頭;
比如,嫦娥登月的時候能不能和家裡清晰視頻和通話……
這麼多條件混在一起算,才能逐步确定嫦娥奔月在哪個月、哪一天,幾點幾分幾秒出發才合适。
最後算出的具體時間,在航天術語中叫“發射窗口”。
“嫦娥四号”着陸月球表面模拟圖
有時候,發射窗口會連續出現幾次,飛天就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也有時候,這個窗口一定要非常非常精确地“秒殺”,不然真的“錯過等一年”。
專家們非常自豪地說,這一次,嫦娥四号出發時間把握得相當好,讓人們對月球背面的首次着陸探索,多了幾分期待。
(原創内容,版權保護,轉載必須注明來源:荔枝新聞/荔枝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