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萬物皆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就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仁在這裡的意思是仁愛,仁慈,對百姓的仁義。
刍狗就是草紮的狗,以前祭祀時用草紮的狗來代替活的狗作為祭品,祭祀完如同廢物,随丢棄。
整句話意思是,天地沒有好惡的意識,也不憐憫萬物,任其生長,自生自滅。 正如元代吳澄據說 :“刍狗,縛草為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複有顧惜之意。
想想全球每年的自然災害台風和飓風輪番襲擊,還有當年的東南亞海嘯,當年的汶川地震等等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多少家破人亡。
如果上天真有神靈存在,那麼真不夠仁慈人類經營的家園、度假村甚至整個城市,在大自然的擺弄下,如同脆弱的積木,不堪一擊。
天地化生萬物。
人類誕生于天地的交感,合适的環境創造出了天和地的思想-----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不斷從天地間攫取,供繁殖生息。
反觀人類,仁義也隻存在各自的群體中為了更舒适的生存,人類總是互相排擠地在向天地萬物索取,留給天地是污染,包括大地的和水源的,留給物種的是滅絕。
從現代科學上可能很難具體地分析出究竟是哪些人類的具體活動與台風,飓風以及海嘯地直接聯系。
不過我想如果天地有靈,他一定會報複地對我們說“隻許你不仁,難道我就不能不義?!”老子在這是表述了自己無神論的思想傾向,否定當時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觀點。他認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沒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對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會産生任何作用,因為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身的自然規律變化發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
後一句話老子又談到“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是這對前四章内容的進一步發揮。
他認為,作為聖人--理想的統治者,應當是遵循自然規律,采取無為之治,任憑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會采取幹預的态度和措施。
人不仁,以天地為刍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蒼天和大地不仁不義,把世間萬物當作草編的狗一樣,
管你是生是滅,任其自生自滅--
天地本就無情,何來的仁義啊!!
日月無情,轉千世屠枭雄。
太陽與月亮沒有情義,繞着地球轉,時光不停地流逝……
無論多麼強悍無敵,所向披靡都将被其毀滅吞噬,
不管如何英雄了得都必定在時間面前俯首膜拜!
标準的對社會欲求不滿。
這句話在各種憤青的文章中,在一些下三流的網絡小說裡那是随處可見,主角通常是弱小無助,飽受壓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立時或悟道飛升,或肉身成佛,或從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小癟三變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其人的思維都可以總結為一種抑郁太久的被壓迫感大爆發,就好象連老天都欠了他們個十萬八萬似的。可是呢?另一方面這幫家夥又沒膽子喊出什麼“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之類更牛掰的話,更不敢扯出個大旗子大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最後,隻好喊一喊這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以表達一種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
其實呢?錯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這根本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說天地殘暴不仁,把世間萬物都看成豬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豬狗,也根本不是說所謂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賤。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有些憤青會推崇的這句話,它的原意中根本沒有所需要的壓迫與歧視,卻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衆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為什麼現在你啃着幹面包,别人卻吃着海鮮大餐?隻想說,在大叫不公平之前,為什麼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過一樣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為什麼你不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稍微扭轉一下這樣的“不公”?隻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沒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個餡餅下來補償你的委屈你的遺憾你正損失着的一去不複返的青春年華,有用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說實話,怨天尤人一點用都沒有,社會是不公平,社會就是這麼吊不公平,如果你覺得社會不公平,你隻有自己努力去改變這一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