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這十大原則是什麼吧?
1、陪伴在先,教育在後
隻有在你無目的的陪伴中,請注意這個詞,無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産生歸屬感、安全感,坦露真實的自己,教育學其實就是關系學。
2、咬住底線,放大空間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線。底線就是必須遵守的紀律,比如說,放學了,必須按時回家,這就是底線。
隻要孩子不突破底線,就盡量不要再過多地對他做紀律方面的要求。
3、少用權力,多用規則
面對孩子,家長無疑是權威。可做父母的,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讓孩子理解而且信任父母。
4、設計策略,培養習慣
設計策略,就是給孩子一個腳手架,讓他比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習慣的台階上。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順着策略漸漸養成的。
5、搭建階梯,化難為易
培養習慣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長,你想,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6、随時鼓勵,定期反思
當我們認為孩子沒有可以表揚的優點時,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看待孩子的眼光有問題。每一次鼓勵或者反思,都要謹記對事不對人。
7、轉移目光,發現潛能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夠影響世界的重要能力,隻是每個人的潛能可能會表現在不同的方面。
8、多幫少管,供給資源
孩子之所以會犯錯,往往是因為他沒有資源做更有意義的事。
9、傳遞贊美,潤滑關系
孩子往往是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某個學科。但老師也是人,也會因為孩子喜歡自己而反過來更加喜歡孩子,從而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是一個正循環。
所以關系好了,學校教育就會進入良性循環。而我們家長就是要促進這樣的良性循環。
10、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其實就屏蔽了整個世界, 當然也包括家長對他的教育。
關注@貝殼媽媽加油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做最好的媽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