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者都有這樣的疑問:如何把字寫出漂亮的筆鋒?
一個個筆畫組成了一個個漢字,寫好筆畫是寫好漢字的基礎!那麼想要寫字寫出漂亮的筆鋒,就勢必要先把筆畫給寫好了。
然而單獨看一畫畫筆畫其實就是一個個線條,那麼想要寫好筆畫就需要先認識一下漢字書寫中的線條。
下面這些線條,讓你一筆寫成功,你有信心做到嗎?
一、認識線條
線條①
寫一條粗細相同的橫線,也許你可以比較輕松地一筆寫出來。
線條②
寫一條粗細相同的直線,但是需要折兩下,應該也可以一筆寫出。
線條③
一條粗細相同的曲線,想要一筆寫成也不太難。
線條④
上面這個線條呢?它不僅是一條曲線,而且還有粗細的變化,想要一筆把“它”寫成,就非常的困難了。
從線條①到線條④,我們可以看到,線條的形狀越複雜,一筆寫成功的難度就越來越高。
一般我們寫字的時候,筆畫和線條④類似,變化頻繁,形狀也很複雜。
所以我們想要寫出筆畫的曲直、粗細和斜度,就必須熟練地掌握用筆的技巧和方法。
二、認識寫字時的“力”我們是在用筆尖寫字,還是用手在寫字?練習寫字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答案很簡單,寫字是兩者用力和受力的過程。筆尖是直接在寫字,而我們的手控制着筆,間接在完成“寫字”的動作。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張握筆書寫的示意圖。
可以看到,手在握筆時,會給筆一個握力(力B)來控制鉛筆。
而筆尖收到(力B)傳給紙面就形成了一個壓力(力A),我們也正是通過這個力A來完成“書寫”這個動作的。
簡而言之,在“寫字”這個過程中,實現線條發生粗細變化的是力A,而不是力B。
接着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控筆了,那麼控筆到底是什麼?
寫字的時候,我們的手通過握筆的力和方向(力B)間接控制筆尖對紙面的力(力A)的變化,以此來控制筆畫線條的粗細。那麼,力A小了,線條就細了,力A大了,線條就粗了。
理解了這個受力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初步理解“控筆”了,控制握筆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就是我們說的“控筆”,學會“控筆”就可以寫出有豐富粗細變化的筆畫了。
三、如何寫出筆鋒?如果你練習過軟筆書法,那麼應該都知道側鋒、中鋒、回鋒這三種“出鋒”方法。
那麼如果我們把這三種方法用到硬筆書寫上,會得到什麼結果呢?
1、側鋒用筆
上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軟筆和硬筆,“側鋒”用筆的區别。
上面的“書”字中的長橫,軟筆寫法是“從側鋒起筆,轉中鋒行筆”,那麼我們用鉛筆嘗試一下同樣的書寫方法,書寫一樣的長橫,明顯可以感覺到從側鋒轉中鋒行筆時,我們很難控制線條的直度和方向。
硬筆寫出的線條一般比較細,當線條很細的時候,就容易上下抖動,寫出的筆畫就不美觀。
書寫的全程都會很費力,書寫速度也會很慢。
2、中鋒用筆
那如果我們全程用中鋒書寫呢?
我們會發現隻通過擡筆和壓筆來控制發力,寫出的長橫可以十分标準。
3、回鋒收筆
軟筆書寫“書”字的長橫就用的是很标準的回鋒收筆。
當我們在寫硬筆的時候同樣用回鋒來結尾時,卻會發現,由于硬筆書寫的線條很細,我們很難把鋒藏住,整個線條會變得頭輕腳重,不僅不美觀,也很不穩定!
綜上所述,硬筆寫字不同于軟筆,側鋒、回鋒用筆都是不适用的,隻有中鋒用筆比較适合硬筆書寫。
總結一下,當我們寫硬筆字的時候,你用什麼姿态握筆,就怎麼用筆,不需要刻意調整握筆的角度來實現筆畫的變化,隻需要通過改變筆尖給紙面的力的大小來實現筆畫的變化就可以了。
四、“淺輕式出鋒”的寫法及應用“淺輕式出鋒”多出現在筆畫的起筆的時候,常見的包括橫、豎、捺、撇、點、提、橫撇等等筆畫。
先看一些名家的作品。
當然上圖中都是軟筆寫出來的效果,如果想用硬筆寫出類似的效果,就要靈活運用筆尖!
寫字時,筆尖輕輕地撫摸紙面,同時力度慢慢地勻速變大,力均勻地分到筆畫線條的每一處,按這種方法,就可以寫出很好的出鋒效果。
五、“提筆出鋒”的寫法及應用“提筆出鋒”大多出現在筆畫的收尾,常見的筆畫有橫、豎、撇、捺、點、提、勾等等。
按照慣例,先看一些名家的作品。
想要在寫鉛筆字的時候,寫出這種效果,我們一定要注意收筆時的提筆動作。
提筆出鋒是一個瞬間發力的過程,我們在寫“長橫”的時候,收筆要先微頓筆,然後在瞬間給筆尖一個向右下方的力,接着幾乎在同時,順勢提筆而起,讓筆尖在紙上形成“出尖”的效果。
動作一氣呵成,沒有停頓,這樣筆畫線條才會足夠流暢。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等筆尖到了筆畫末端的時候,還在持續給紙面施力,這樣隻會留下一個又長又粗的難看頓筆。
寫出漂亮筆鋒的方法,大家都學會了沒?
往期精彩内容(點擊标題看一看):
1、掌握書寫技巧,化“難”為“易”
2、什麼是勾手腕?孩子寫字時,應該如何避免
3、改不過來的寫字習慣,原來這樣就可以輕松解決
4、臨摹不重要!大書法家學寫字也從臨摹開始學,有圖有真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