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複旦大學一年後的反思

複旦大學一年後的反思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9 17:47:25

偶然看到微信群中有人轉發複旦大學官網的一篇文章《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粗讀之後繼而精讀,覺得其中有一些語文表達的問題值得說一說。

特别說明,本文僅從語文角度對這篇文章做一些解析,無涉對具體事實或者情感态度的評價。所以,請諸位留言讨論過程中也勿歪樓,隻關注語言表達的問題就好。

複旦大學一年後的反思(對複旦大學官網求仁得仁)1

文不長,錄如下:

永珍遇害十日,校方有此說明,以正視聽。當初事發突然,行兇之時并無目擊者,而死者已矣,兇手在警,亦無從問得事實也。然謠言疾起,毀謗日滋,長篇大論,有如宿構,其勢洶洶,席卷全網。唯複旦師生,不為所動。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實賴永珍人品口碑,在周圍人心目中屹立不倒。君子之澤,三世不斬,區區十日,又何足道。仁者不壽,吾侪所恸,求仁得仁,永珍安息!

【原文】

永珍遇害十日,校方有此說明,以正視聽。

【分析】

查證了一下,“此說明”當是指6月17号複旦大學官網上的《關于王永珍遇害案件的幾點情況說明》。這是交代本文的一個寫作背景。“此說明”的倒數第二段如是表述:“目前相關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檢察機關也已介入,學校尊重司法程序,與案件相關情況,以警方權威結論為準。”

【原文】

當初事發突然,行兇之時并無目擊者,而死者已矣,兇手在警,亦無從問得事實也。

【分析】

杜甫的《石壕吏》中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詩句,不過這個詩句中是老妪說她的兒子戰死沙場。白居易的《感逝寄遠》詩中有“逝者不複見,悲哉長已矣”之句。從作者身份以及行文來看,此處似乎用“逝者已矣”而不是“死者已矣”更為合适一些。

此句中的“無從問得事實”與上一句中的“此說明”中的文字有一定矛盾。警方結論尚未做出,所以“無從問得事實”這個表達可能本身就不是事實。

【原文】

然謠言疾起,毀謗日滋,長篇大論,有如宿構,其勢洶洶,席卷全網。

【分析】

“謠言疾起,毀謗日滋”,有強烈的情感表達,然與上一句中的“無從問得事實”亦形成強烈的沖突。既然無從“問得事實”,如何判斷是謠言,是毀謗呢?這個在行文邏輯上說不通。如果把“無從問得事實”這一分句去掉,似乎前後文在邏輯上更融洽一些。

【原文】

唯複旦師生,不為所動。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

【分析】

“唯複旦師生,不為所動。”此句承接上一句的“謠言疾起,毀謗日滋……其勢洶洶,席卷全網”而來。說複旦師生不為“謠言毀謗”所惑。然該句與“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的邏輯關系讓人不明所以。

看不懂這個“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的主語是誰,如果說是“複旦師生”,就與“可以罔顧事實?”沖突,如果是校外人士,則與“愛校心切”不搭界。

【原文】

實賴永珍人品口碑,在周圍人心目中屹立不倒。

【分析】

如果去掉前面的“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這一句直接接在“唯複旦師生,不為所動”後面,從行文邏輯上更為緊密。

【原文】

君子之澤,三世不斬,區區十日,又何足道。

【分析】

“君子之澤”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二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當然,也有類似于“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表達,出自《戰國策·觸詟說趙太後》:“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無論是“五世而斬”還是“三世而斬”的表達,大意都與“富不過三代”類似。唯獨沒有“君子之澤,三世不斬”的說法。當然,也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典故,也不是不可以反其意而用之。

不過,這後面的“區區十日,又何足道”與“君子之澤,三世不斬”的關系是什麼,又讓人看不太明白。是說君子的遺風,三世都不會斷絕,所以“區區十日”,不值一道,因為“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還是說君子的遺風,十天之内根本說不完呢?

【原文】

仁者不壽,吾侪所恸,求仁得仁,永珍安息!

【分析】

《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應該是“仁者壽”的出處。“仁者不壽”又是一個反用典故。“仁者不壽”違反常識和期待,所以“吾侪所恸”。

《論語·述而》中孔子在評價伯夷叔齊時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這是“求仁得仁”的出處,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常用來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用在這裡,給人感覺怪怪的,是逝者自己要這樣求仁,于是得仁,還是作者認為這樣算是求仁得仁呢?

而且,“求仁得仁”在近年來,有向原語義相反方向引申的趨勢。甚至有“NO ZUO NO DIE”的意思。比如,當年陳水扁被收押,他自己的聲明中說是“求仁得仁,甘之如饴”,那是他自己用了“求仁得仁”的本義,而星雲大師評價陳水扁“求仁得仁”則有強烈的反諷意味了。

所以,這個“求仁得仁”放在這個地方,從表達上來說,雖然不能說完全不正确,但卻讓人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别扭。

當然,以上隻是我的一孔之見,對文本解讀,難免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偏頗或疏漏,歡迎各位拍磚。

認真對待祖國的語言文字,是每一位語言工作者的基本職責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