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查農田畝分?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門口挂有兩塊“高大上”的牌子——國家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管理平台、江蘇省耕地質量管理數據中心這裡,被稱為“國家耕地質量大數據平台”,1月4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樣查農田畝分?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門口挂有兩塊“高大上”的牌子——國家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管理平台、江蘇省耕地質量管理數據中心。這裡,被稱為“國家耕地質量大數據平台”,1月4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耕保站一樓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位于淮安市梁岔鎮朱三莊村的一位農民正請教“淮麥33”的施肥方案。平台給出建議:配方肥每畝12公斤,尿素18公斤;分蘖時追加7公斤尿素;拔節孕穗時再施16公斤尿素,3公斤氯化鉀。
“平台自動答複,不需要人工操作。”耕保站站長李文西博士告訴記者。
“平台怎麼知道這位農民的田塊在哪裡?每塊地的地力不一樣,平台怎麼做到按照不同情況給出不一樣的施肥方案呢?”記者頗感好奇。
李文西領着記者來到二樓的全省耕地編碼展示館。“你看,全省每塊耕地都有編碼,一個編碼可以涵蓋三四十畝的田塊,也可以是一二畝的。”
記者湊近細看高郵市界首鎮北片的耕地編碼圖,隻見所有耕地都編了碼,足有3000多個,平均兩畝多地就有一個編碼;寶應縣水官莊鎮東片的編碼少一點,但也有800多個。
“這叫測土配方施肥指導單元圖。”李文西介紹,所謂測土配方,簡單說就是對症下藥,不同地域、田塊的耕地缺什麼肥,就施什麼肥,缺多少就施多少,避免盲目施肥,節約農本。
繪制全省測土配方單元圖,專家整整花了10年時間,對每一單元的耕地編碼、采樣,相關數據每3年動态更新。“最後由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繪制出全省圖。”李文西介紹,各田塊測土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工作量巨大,由全省各地科研院校和農技部門近百名專家共同完成。科技團隊協作獲得大數據,科學制定施肥方案。
農民怎麼知道自己的田塊編碼?他們隻要下載一個類似于APP的測土配方施肥短信通,站在自家田塊裡,點擊界面上的“定位”後發送,立即可以收到平台發送的該田塊土壤養分、施肥方案、耕地等級等短信回複;關注平台微信公号,點一下“定位”馬上也能收到回複。所有回複免費。
測土配方,能給農民和農業帶來什麼好處?記者來到寶應縣魯垛鎮調查。46歲的種糧大戶徐萬平種糧350多畝,他報出一本賬:以前一茬小麥每畝要用尿素30多公斤、複合肥40公斤,一茬水稻用尿素40公斤、複合肥45—50公斤,而按平台給他的施肥方案,每畝每年尿素用量變化不大,但複合肥用量減少15公斤,每畝節約成本20元左右。
“你這350畝地,用的是一樣的配方嗎?”記者問。
“有點不一樣。”徐萬平介紹,他站在不同田塊上用微信定位,平台回複的施肥方案有所不同,現在周邊種田大戶都這樣得到施肥方案,農本降了,但一點不影響産量。
記者又找到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河東村種糧大戶徐大中,他種了20多年糧食,以前施肥基本上“毛估估”,怕肥力不足,一般會多施一點。這些年,他嚴格按平台給的方案施肥,糧食産量穩定,種700畝一年能省1萬多元肥料錢。
化肥減量增效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農業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半個月前農業部宣布,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提前3年實現零增長,江蘇則實現化肥使用負增長,測土配方無疑是“功臣”,而幫助農民快速了解耕地養分的大數據平台,成為推廣測土配方的“利器”。揚州這幾年累計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達4300萬畝次,配方肥應用達65萬噸,肥料利用率提高4.5%,同時減輕因濫施化肥、肥料流失所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節本增收達18億元。揚州市農委副主任吳永宏說,全省農民尤其種糧大戶都在用這平台,加起來節省的農本就更多了,因此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一大數據平台已保存全國2000多個縣(市、區)的土壤養分數據,受農業部委托,它将為全國農民提供施肥指導服務,黑龍江、山東、河南等9個省(市)的農民可編發短信獲取施肥方案。平台已接受290多萬次來自省内外農民的查詢,其中40%來自江蘇以外9個省(市)。平台已繪成全國耕地質量等級圖,在電腦上縮放即能查到每塊耕地的等級。待其他省、市、自治區的土壤養分數據完善後,這個平台就可為全國各地農民服務。(朱新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