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呀
小心髒總是砰砰亂跳
還會呼吸困難、胸悶透不過氣……
他們不是因為遇到了讓自己心動的人
而是:心律失常
其中有一種叫作緩慢性心律失常
主要症狀是心率減慢
(有效心搏每分鐘低于60次)
會頭暈、黑朦、乏力,甚至暈厥
常見病有窦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滞等
這類病人,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往往需要心髒起搏器來救命
心髒起搏器
人類曆史上第一例心髒起搏器植入術
是在1958年10月8日
由瑞典心髒外科醫師Ake Senning完成
左一是Ake Senning
恩,長得很酷
這是第一種真正意義上
能有效調節心律,提升心肌收縮力的辦法
對于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後來又有了三腔起搏器
給心力衰竭的患者帶來生存的希望
但醫學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醫學界的終極目标是:
生理性起搏模式
為什麼需要生理性起搏模式?
在解釋生理性起搏模式之前,首先讓我們看看傳統起搏模式是如何工作滴。
傳統的起搏導線,放在右心室的間隔部或者心尖部。但是這些部位傳導速度相對較慢,而且傳導順序與正常的心髒激動完全不同。
在這種起搏方式下,有一些患者數月或數年後會出現心力衰竭的症狀,氣喘、活動耐力也下降。
如何解決這一難點呢?
我們知道,一顆正常心髒的激動是通過希浦系統(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下傳的。如果将起搏導線放置于希氏束或者束支區域,激動就會沿着正常的傳導系統下傳,這種起搏方式所産生的激動與正常的心髒激動基本一緻,這就是生理性起搏的原理。
生理性起搏的優勢在哪?
1
心髒的電學同步
基于希浦系統起搏的心電圖和自身正常的圖形基本一緻,起搏心電圖的寬度非常窄,提示電學同步性好;
2
心髒的機械收縮同步
心髒收縮的機械同步性也基本正常,可以預防心衰發生;
3
可治療心力衰竭
很多心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電學失同步或機械收縮不同步,希浦系統起搏可以部分或完全糾正,達到治療心衰的作用。
生理性起搏适用于哪些患者呢?
第一,具有傳統起搏适應症的患者。
第二,慢性房顫伴長間歇起搏依賴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第三,快室率房顫伴心功能不全其他治療手段不滿意,考慮房室結消融 起搏器治療的患者
第四,心髒再同步化治療失敗的患者。
75歲的李大伯就是生理性起搏的受益者。
李大伯有冠心病、房顫、房室傳導阻滞等多種心血管疾病,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慢性腎病。6年前已經開始出現心力衰竭的症狀,幾年來輾轉了多家醫院住院,仍舊反複胸悶氣急。
去年,李大伯慕名來到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傅國勝教授的門診。傅教授仔細評估後,認為李大伯的“房室傳導阻滞”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
那麼該選什麼起搏器呢?
傳統起搏器
隻能解決心跳慢的問題,對于李大伯這樣的起搏器依賴患者來說,長期下來,可能導緻心功能進一步惡化。
三腔起搏器
以往,這類患者如果符合指征是需要植入三腔起搏器的,問題是費用比較高,患者經濟難以負擔。
經過反複分析讨論後,起搏團隊最終決定為李大伯植入希氏束起搏的雙腔起搏器,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李大伯的心髒功能,與傳統雙腔起搏器手術相比,也沒有增加太多的額外費用。
術後觀察了1周左右就順利出院。現在的李大伯,能吃能睡能活動,日子過得可舒坦啦。
術前:患者術前心電圖寬大畸形,提示心髒電同步性很差,且心律不規整
術後:心電圖形态和寬度均接近于正常人,提示心髒電同步性恢複,且心律規整
手術前胸片,心影明顯增大
術後6月胸片,心影較術前明顯縮小
邵逸夫醫院起搏團隊
早在2013年,由傅國勝教授,何紅、蔣晨陽主任醫師領銜,盛夏、楊瑩、姜冬梅及葉炀等副主任醫師組成的邵逸夫醫院起搏團隊就在國内首批開展生理性起搏,今年下沙院區已完成希浦系統起搏近30例。慶春與下沙兩院區都設立了起搏器術後随訪門診,慶春院區為每周四(全天),下沙院區為每月第1周和第3周的周二上午。
起搏團隊專家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 ||
專家 |
專家門診 |
名醫門診 |
傅國勝 教授 主任醫師 |
周二上午 |
周三上午 |
何紅主任醫師 |
周三全天 |
周一上午 |
蔣晨陽 教授 主任醫師 |
周一上午 |
周四上午 |
盛夏副主任醫師 |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上午 | |
孫雅遜 副主任醫師 |
周二下午 周三下午 | |
楊瑩副主任醫師 |
周二下午 周四下午 周五上午 | |
姜冬梅副主任醫師 |
周一下午 周二下午 | |
葉炀副主任醫師 |
周一下午 | |
下沙院區 | ||
專家 |
專家門診 |
特需門診 |
傅國勝 教授 主任醫師 |
周四上午 | |
蔣晨陽教授主任醫師 | 周二下午 | |
何紅主任醫師 | 周二上午 | |
盛夏副主任醫師 | 周二上午 | |
楊瑩副主任醫師 | 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 |
姜冬梅副主任醫師 | 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 |
葉炀副主任醫師 |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