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閉口捕舌的故事說文解字

閉口捕舌的故事說文解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0:20:28

閉口捕舌的故事說文解字(瓠山才子說文解字)1

不知是什麼時候,“道德大講堂”成了每個單位的一大風景。參加了幾次道德講堂,聽取了幾場道德講座之後,不由得對這種新興的蔚然成風的形式主義有了一種厭惡和抵觸。難道是自己的道德真的滑落于不可救藥的境地了?

我想我的厭惡是來自于對一幅醒目标語的第一印象:——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我敢肯定的是,《周易》的原文不是這樣說的,應該是“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在《國學寶典》上搜索了一下,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凡是正宗的解《易》大家,共有二百多人,都準确地引用了“積不善之家”。隻有十來個二三流的解《易》者,在引用時改成了“積惡之家”,“不善”與“惡”,貌似可以互相代替,但改字之後,經典的意味已經發生了扭曲和變化。也許當初改字的人是為了使兩句話對仗工整、字數一樣,殊不知這種追求屬于一種惡習,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雖然我本人也非常喜歡對仗工整的詩句和對聯,但是對這種随意篡改經典章句的輕浮之舉深惡痛絕。

有一次在一家單位的道德講堂發現了這樣一條标語:——

“虛己者進德之基——屈原”

想了好久,總感覺這句話不是屈原所說。于是,再搜《國學寶典》,原來是方孝孺文章中的一句話。原文是:“人之不幸,莫過于自足。恒若不足故足,自以為足故不足。甕盎易盈,以其狹而拒也,江海之深,以其虛而受也。虛己者,進德之基。”(明·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一、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四十三·諸儒學案上一)

有一家單位講堂外面有标語:“大車無輗,小車無輗”,而另一家的卻是:“大車無軏,小車無軏”。

這個不用翻書查典,好多人知道出自《論語》,原文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還有一次,在某道德講堂看到了這樣的标語:“善者不變,變者不善。”

這應該是出自《道德經》,原文是:“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道德雖然是一個需要長篇大論才能說清楚的抽象話題,但是,我相信,随意篡改經典的人肯定是沒有道德或者道德很差的人,除非“認真”和“謹慎”不屬于道德範疇。

當講道德從實際行動演變為一種誇誇其談的形式主義的時候,我感覺到道德已經成了一種虛飾的符号和招牌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