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養雞。那時候,養雞可不是為了吃肉,反正在我的記憶裡,除了過年過節,家裡根本就沒肉吃。
按理說,家家戶戶都養雞,吃雞蛋不應該是問題吧。問題是,那時候有幾家是能吃得起雞蛋的呢?雞蛋是用來換錢的!
反正小時候,幾乎沒有吃過煮的鮮雞蛋,最多是喝雞蛋湯,或者是腌的鹹雞蛋。不過,撿雞蛋我可是很勤快的哦!早晨一起來,就跑去雞窩那,伸手往裡摸一圈,經常雞蛋還熱乎着呢。說來也奇怪,那時候怎麼就沒想過萬一摸着雞屎可咋辦呢?
在北方,清明有吃紅雞蛋的風俗。具體為啥就不清楚了!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清明節學校組織去唐李庵春遊。娘給準備了一瓶水,還有一個紅雞蛋。好像是用紅紙染的吧。郊遊結束,水喝完了,雞蛋可沒舍得吃——我要留着回家吃。怕把雞蛋弄壞了,一路上可都是小心翼翼地攥在手裡的!
郊遊期間,同學們都在玩碰雞蛋的遊戲。誰的雞蛋碰破了,誰就輸了——誰輸了,誰就得背赢了的。這種遊戲我可不參加,雞蛋我是要帶回家吃的。
回來的路上,有個同學非追着碰我的雞蛋,據他說其他同學的雞蛋都被他碰壞了。我堅決不應戰!沒成想躲他的時候卻一下子摔倒了——雞蛋也摔壞了。結果是我哭了一路,老師把那個同學也訓斥了一路——活該!誰讓他欺負老實孩子的。
最後紅雞蛋怎麼處理的,已經不記得了——那一路上的小心翼翼卻永遠留在了記憶裡。
當然啦,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賒小雞。
每到開春,外鄉人就會挑着擔子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喊“賒-小-雞,賒-小-雞,賒小雞咧”!那個“咧”是要拖上恨不能半分鐘的哦!不大一會,婦女和孩子就會圍上一大圈。吵吵嚷嚷,叽叽喳喳,和小雞們的聲音差不離。
那時候,還不知道賒是啥意思,隻是覺得很稀奇,買完小雞不給錢,隻把戶主的名字和小雞的數目記在小本子上。看清楚哈,記的是戶主的名字哦!秋天的時候雞長大了,能下蛋了,再按着本子上的名字一家一戶來收錢。
莊戶人實誠,一般不會不認賬,做人講究的就是誠信。如果有個别德性不好的人家賴賬,鄰居們就會很瞧不起他們一家!有時候,也會幫賒小雞的出主意,把錢要回來。
據說,有一次有個鄰居就不想給錢,說人家的雞仔不好,都死了。那時候,雞都是散養的,平時雞們在外面玩,晚上才各自回家——就有人出主意讓賒小雞的晚上去那個鄰居家要賬,結果就不用說了哈!
現如今,賒小雞的買賣應該沒有了,賒房子、賒汽車倒成了平常事。更加平常的是媳婦也可以賒了,特别是大城市!不給彩禮不說,連結婚證都省了——這心得多大呀!
擱在以前,這個時候賒小雞的商販就該開始進村了。那悠揚的吆喝聲又該響徹大街小巷了吧?
嗯!嗯!還是先亮亮嗓子來兩聲吧!“賒-小-雞”,“賒-小-雞”,“賒-小-雞咧”!
------------------------------------------------------------------------------------------------------------------------------------------------------------------------------作者簡介:
韓大虎,山東省鄒平市碑樓村人,筆名覺海貝影,号善淳居士。愛好散文寫作和詩歌創作,著有詩集《覺海貝影》。“海南省緣夢行公益助學協會”會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