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複旦校訓官方

複旦校訓官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0:20:22

複旦校訓官方(又見複旦校訓)1

李榮

《論語》裡有一句話,就是“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當年,複旦大學初創時,複旦的老前輩把這句話當作了複旦校訓,一直傳到現在。前不久,重回複旦,在校園裡又見到了這一條校訓,便停下腳步再次細細地複習了一遍,有了一些新的啟發。

“博、笃、切、近”這四層,博學是什麼呢?我們說,閱讀的古今中外書籍多、走的地方多、見聞多、頭腦裡知道的事情多,當然都是博學的幾個方面。不過,博學最為根本的,卻是“打通”兩字。如果我們的頭腦沒有打通的功夫,隻是把事事物物一樣一樣地排列着,那麼再多的東西,一樣東西總還不過是一樣東西。如果并排還不算,有的還要把事事物物看作孤立和對立的,那就難免“要這一樣、不要那一樣”,互相還要抵消減少。而打通的功夫卻與此不同,事事物物之間沒有了圍牆,天地打通、城鄉打通、文理打通、上下左右都打通了,“一樣便隻是一樣”的事物的那些“之間”裡面,會有怎樣可觀的“增量”啊?

那麼笃志呢?那個笃,我們平常還會說笃信、笃實等等,總之是一心一意、堅定心志的意思。一個人意志堅定,一心一意,那往往都是選定了一個十分讓他向往、對人有吸引力的目标而去。這個“笃”字,字形結構裡有個“馬”。騎馬當然是要到一個地方去,有一個明确的目的地。但騎馬更是有一派“馬上風光”,一路行來,一路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是享受。不能眼裡隻有那個明确的目标,卻把一路風光視作無物,完全忽略了。一心追求美好真實的東西,但再美再真的東西,如果沒有了那麼豐富多彩的“一路風光”,就容易沒有活力,缺少彈性。缺少彈性的東西,往往是硬質硬性的,碰在身上就會有點疼痛,不好受。

至于“切問”兩字,讓我想到美國物理學家費曼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起的故事。他說他小時候與父親很親近,父親喜歡帶着他到各處田野山坡上散步,順帶教給他各樣動植物的模樣特性。一次學校裡組織孩子與他們的父親一起進行田野小調查,成果彙報時其他小朋友都能說出一大堆動植物的名字,費曼卻說不出來,因為父親和他注意的是各樣花草、動物的色彩、形态和各種習性。費曼到了老年還記得父親當年對他說的話:知道一樣東西的真正内容,比知道它的名字和概念更重要。記名字,永遠有時間;但是反過來,如果一起頭就急着記名字、下結論,那往往你就不願再多看那個東西一眼了。費曼說,此話太重要了。實情和事實永遠是第一位的,概念、名稱和結論永遠是第二位的。我們不要匆忙下定論,因為事實具在。

最後就是那“近思”兩字。宋儒朱熹最佩服這兩個字,他編集了一本最有名的儒學入門書,取名就是《近思錄》。我們如今都喜愛說“詩與遠方”。遠方當然宏大遼闊,令人神往。但是大道至簡,大道至近。再是遠大振奮的大道大行,隻有在自己身旁手邊的日常行止、灑掃庭除之中看到痕迹、見到蹤影,那才算是切實可信、落到實處。莊子甚至有言,“道在屎溺”。這其實是一條至理。我想到曾經訪問過滬郊金山的感動人物、造口師蔡蘊敏,她曾經親口對我說,病人傷口膿血污穢裡面的臭味,包含着醫學上的大學問,值得我們認真投入地去鑽研。我們平常人聞到這樣的臭味都會厭惡地掩鼻而過,但蔡醫生卻是體會到了其中的醫學大道。道不遠人,這就是近思的至義。能夠在不經意、不顯眼的小事、細事和實在事當中看出時代的走向和脈搏,那才是真正的精品,而非所謂的“宏大叙事”。

由“博、笃、切、近”這一句,連帶着又想到了《論語》裡的另兩句話。一句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三思而行,總應該是一句正确的話吧,但大家一碰到正确的話,卻容易就此大膽放心地說下去,四思而行、五思而行、六思而行,總不會錯吧。卻沒想到孔子說:想個兩次,也就可以,差不多了吧。正确的話,也要把它說成人話。還有一句是:智,可及也;愚,不可及也。這一條,在如今這一個“聰明”遍地的時代,尤其适用。聰明有時是容易做到的,但“笨一點”,有時卻很難得,不大容易做到。這個笨,就是實在與踏實。但願我們都能夠更多一點實在與踏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