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13:56:57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這些年俗你還記得嗎)1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這些年俗你還記得嗎)2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選自統編《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春節童謠》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農曆臘月二十三要祭竈過小年,南方是在臘月二十四,不過不管是哪天,小年到了以後,農曆春節就近在眼前了。

小年是春節的序曲,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竈日,也被稱為竈王節。

過去,祭竈日的地位僅次于中秋節,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的人,都要在祭竈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竈糖果,以求竈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

小年習俗:吃糖瓜 祭竈神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這些年俗你還記得嗎)3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老舍《北平的春節》

臘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竈神爺的日子,民間傳說這天晚上竈神爺要回天上彙報人間溫飽,家家都烙制一種五香味的小圓餅子,給竈神爺帶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幹糧,巴結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當晚,第一鍋烙出的五香圓餅先獻到竈神爺的挂像前,我早已饞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圓餅咬起來,整個冬天都吃着包谷面馍,這種純白面烙的五香圓餅甭提有多香了。

——陳忠實《過年:家鄉圓夢的炮聲》

臘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竈,竈君菩薩每年上天約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來。這菩薩據說是天神派下來監視人家的,每家一個。大約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過人數(神數)更多。他們高踞在人家的竈山上,嗅取飯菜的香氣。每逢初一、月半,必須點起香燭來拜他。

廿三這一天,家家燒赤豆糯米飯,先盛一大碗供在竈君面前,然後全家來吃。吃過之後,黃昏時分,父親穿了大禮服來竈前膜拜,跟着,我們大家跪拜。拜過之後,将竈君的神像從竈山上請下來,放進一頂竈轎裡。

這竈轎是白天從市上買來的,用紅綠紙張糊成,兩旁貼着一副對聯,上寫‘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們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竈轎兩旁,再拿一串紙做的金元寶挂在轎上;又拿一點糖塌餅來,粘在竈君菩薩的嘴上。這樣一來,他上去見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說話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惡事全盤說出。

于是父親恭恭敬敬地捧了竈轎,捧到大門外去燒化。燒化時必須搶出一隻紙元寶,拿進來藏在櫥裡,預祝明年有真金元寶進門之意。送竈君上天之後,陳媽媽就燒菜給父親下酒,說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為沒有竈君先吸取其香氣。父親也笑着稱贊酒菜好吃。

——豐子恺《過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收拾收拾屋子,好清清爽爽迎接新年新氣象。

置辦年貨

年的氛圍離不開裝點。拿吊錢福字門花燈籠之類把房間裡裡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勢就拉開了。記得在三十年前精神與物質都是最貧乏的時候,年根底下,下班回家,便會見到一卷花花綠綠的紙放在門檻前,打開一看,有剪紙楹聯和吉祥圖畫,不用說,這是老友華非自寫自畫自刻自剪然後給我送上門來。他知道我這點年的情懷。

——馮骥才《春節八事》

祭竈過後,年關在迩。家家忙着把錫香爐,錫蠟簽,錫果盤,錫茶托,從蛛網塵封的箱子裡取出來,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宮燈,紗燈,牛角燈,一齊出籠。

年貨也是要及早備辦的,這包括廚房裡用的幹貨,拜神祭祖用的蘋果幹果等等,屋裡供養的牡丹水仙,孩子們吃的粗細雜拌兒。

——梁實秋《北平年景》

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着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裡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壇子裡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鹵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

——冰心

到春節前的三兩天,家家開始蒸包子和馍,按當地風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這幾天要蒸夠一家人半個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還有走親戚要送出去的禮包。包子一般分三種,有肉作餡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餡的菜包,還有用紅小豆作餡的豆包。新年臨近的三兩天裡,村子從早到晚都彌漫着一種誘人的馍的香味兒,自然是從這家那家剛剛揭開鍋蓋的蒸熟的包子和馍散發出來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裡來吃,往往還要比一比誰家的包子白誰家的包子黑,無論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歡樂的。我在母親揭開鍋蓋端出第一屜熱氣蒸騰的包子時,根本顧不上品評包子成色的黑白,搶了一個,燙得兩手倒換着跑出竈房,站到院子裡就狼吞虎咽起來,過年真好!天天過年最好。

——陳忠實《過年:家鄉圓夢的炮聲》

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濃香味。我們這裡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隻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除夕一早,又要張羅包餃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餡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

——周友斌《過年的味道》

大掃除

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盛大春節的序幕開端。小年前後,家家戶戶開始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幹幹淨淨迎春節。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這些年俗你還記得嗎)4

小時候我生活在外祖父的大家庭中,臘月二十三送完竈神,二十四一大早,“總司令”外婆開始就任,調動全家“陸海空三軍”開始“掃年”。男人是“空軍”,将笤帚綁在長竿上,先清除空中和高處的蛛網塵結,用雞毛撣拂去桌櫃上的浮灰,繼而地毯式轟炸般清掃地面。女人是“水軍”,在家門口的水井邊,一字擺開三四個大木盆,衣服被褥堆成小山,從早上就一直洗,午飯後接着洗、漂、擰、晾、曬。掃完洗完往往已是後晌三四點。小孩子們最盼望、最快樂的時刻到來了。洗完衣服的幾個大盆擡進了烘着木炭火的房間裡,熱水冒着騰騰白霧,人影在霧中忙碌。孩子們在笑鬧聲中被扒得一絲不挂,一個個小泥鳅似的跳進水裡,熱水泡,肥皂搓,毛巾擦,而後被大人提溜着,屁股上拍一巴掌給撂到床上,一個擺一個打鬧開了,直到夜飯端上桌。“搗蟲”們搖身變為“饞蟲”,朝平常不太見的魚和肉撲過去。那種欣喜、幸福感,無論怎麼想象,都不為過。生命的天籁就這樣一次次在記憶中發酵,鋪就了一個人心靈中純真、諧和、快樂的底色,供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慢慢地享用。

——肖雲儒

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神奇的食物,人們玩笑說,尤其對于北方人,不管什麼節日,餃子都不能缺席。整個春節期間,飯桌上自然更是少不了餃子。

小年這一年還有什麼習俗(這些年俗你還記得嗎)5

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阖家團聚包餃子,誰吃到包着制錢的餃子最有福,一年走紅運。院子裡鋪着芝麻稭兒,小丫頭兒不許出屋,小小子兒雖然允許走動,卻不能在外邊大小便,免得沖撞了神明。不管多麼困乏,也不許睡覺,大人給孩子們說笑話,猜謎語,講故事,這叫守歲。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聲才能鍋裡下餃子,院子裡放鞭炮,門框上貼對聯,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稭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鄰右舍拜年的人已經敲門。開門相見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時串百家門,正月初—要給百家拜年。出左鄰入右舍,走東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門各戶拜了個遍,這時我才覺得得到了公認,我又長了一歲。

——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春節吃餃子,比戶皆然。有些老北京人家吃素餃子,以蔬菜、炸油餅、薰幹切丁為餡,取其清新爽口。立春日吃春餅。羊角蔥(生吃)、青韭或蓋韭(爆炒)、綠豆芽、水蘿蔔、醬肉、醬雞、醬鴨皆切絲,炒雞蛋,少加甜面醬,以荷葉簿餅卷食。諸物皆存本味,不相混淆,極香美,謂之“五辛盤”。蘿蔔絲不可少。立春食蘿蔔,謂之“咬春”,春而可咬,頗有詩意。餅吃得差不多飽了,喝一碗棒渣粥或小米粥,謂之“溜縫”,如砌牆灌漿也。

——汪曾祺《四時佳馔》

小年吉祥怒放

喜氣提前登場

來源/閱讀公社

圖片/Ic photo、攝圖網

編輯/劉斌

審簽/謝威

監制/席淑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