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的收音機?第一部 “紅燈”牌收音機是三姐送的1984年我因為殘疾外出讀書不便辍學在家已經一年了,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開辦《陳琳英語講座》,懷着改變命運的夢想,買來了四冊英語教材,拿回來了三姐出嫁時陪嫁的收音機閉塞的山旮旯調幅廣播信号強弱不定,老師的聲音時而清晰時而伴随嘈雜的噪聲,僅憑着幾冊教材和電台每天半個小時的講座,學習之路注定走不遠,所謂的英語自學“中道崩殂”,但收音機陪伴了我一段孤寂的少年時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舊的收音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部 “紅燈”牌收音機是三姐送的。1984年我因為殘疾外出讀書不便辍學在家已經一年了,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開辦《陳琳英語講座》,懷着改變命運的夢想,買來了四冊英語教材,拿回來了三姐出嫁時陪嫁的收音機。閉塞的山旮旯調幅廣播信号強弱不定,老師的聲音時而清晰時而伴随嘈雜的噪聲,僅憑着幾冊教材和電台每天半個小時的講座,學習之路注定走不遠,所謂的英語自學“中道崩殂”,但收音機陪伴了我一段孤寂的少年時光。
改革開放初期,小山村的人們依然延續着雖然閉塞貧窮但安詳甯靜的日子,亘古不變,倒也是歲月平和。鄉村裡沒有當時剛出現在國内人家算是奢侈品的黑白電視機,捕捉外界信息最為方便快捷的是收音機,但也不是每戶人家都有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發現電台播放的歌曲不再全是頌曲,那種“偉、光、正”刻闆的調調了,有了當時我們稱之的流行歌曲,來自港台的歌曲讓我們耳目一新。《童年》《上海灘》《我的中國心》《鐵血丹心》《美酒加咖啡》等通過收音機傳唱火爆了大江南北,如陣陣清新的風吹來,我們知道了鄧麗君,潘安邦、劉文正、張明敏、汪明荃等。
江西人民廣播電台當時有一檔“聽友點歌”節目,廣受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用追捧一詞也不為過。節目在傍黑晚飯時分播出,我開着收音機,調諧指示在江西台頻率靜靜守候着。我家與叔家同居一大屋,節目一開始,我就會大聲囔囔,幾個堂兄弟姐妹,高高矮矮的孩子衆星捧月圍着收音機,《童年》《媽媽的吻》《外婆的澎湖灣》《蘭花草》等等,這些經典的旋律就這樣流淌進少年的心房,根植于青春的記憶。調幅廣播信号不好,信号偏移歌聲時大漸小伴着吱吱的噪聲,我們端着飯碗屏聲靜氣豎起耳朵捕捉那時隐時現的歌聲。節目隻有半小時,每次都是意猶未盡。我曾萌想花八分錢郵資寫信去點歌,但終究還是沒有寫,也不知點歌給誰聽?每次節目播放時播音員念着一長串點歌者名字,自己點的歌未必能被電台安排播放。
除了港台歌星,八十年代内地的程琳、成方圓、沈小岑、蔣大為、朱明瑛等也是少年的我們心中璀璨的星。程琳出道時是17歲,大我們幾歲而已,我尤其喜歡她唱的《風雨兼程》,聽說程琳嫁給了侯德健,而侯德健當年已經是四十多歲,當時心裡有種深深地失落的惆怅,哈,這就是所謂的追星吧。成方圓的《遊子吟》我每次聽着都會眼眶潮濕,當時少年的我心裡怎麼也會藏着滄桑。
有天晚上九點多,我調到浙江台,節目正播着張明敏歌曲。收音機中波段信号強弱不穩定,歌曲聲音漂移,我将收音機喇叭貼着耳朵聽,一個小時的播放,我聽得很累,但非常享受。那晚有月亮,透過明瓦,暈落在桌子上一小塊,聽完歌我望着一小塊明亮的地方靜靜發呆,回味着《壟上行》《鄉間的小路》《夢駝鈴》歌曲的旋律,餘音袅袅……,那晚聽歌的場景畫面般定格在記憶裡。
找不到可以讀的書,枯寂的日子最好的陪伴就是收音機,中波短波不同的波段間搜聽各個電台的文藝節目,除了歌曲節目最喜歡的是小說連播,印象最深的是聽《黃河東流去》,多年後才知道這是部茅盾文學獎作品。電影錄音剪輯也是電台經常會播放的節目,許多電影我沒看過,隻是聽過,在那個沒有書讀缺乏精神食糧的歲月正是收音機有限的文藝節目滋養一個少年的靈魂。
收音機也讓我們伴随了女排最輝煌的歲月,電台有體育比賽轉播節目,女排的每場比賽轉播我都會守着收音機,随着宋世雄的聲音心跌宕起伏,宋世雄老師的“好球” “扣”那富有穿透力的聲音讓我激動雀躍。
整天聽收音機,電池消耗很大,一對5号電池要六七毛買不起,都是用着手電筒用過的電池,電池聽的快沒電時将電池砸癟後又能繼續用一段時間。
好奇收音機這匣子裡的元件,我經常拆開收音機後蓋撥弄,裡面的磁棒線圈移動位置或者用螺絲刀旋轉闆子上小方塊狀元件的芯(後面自己學無線電知道這是中頻變壓器俗稱“中周”),電台的聲音會變大變小。經常搗騰收音機導緻經次出故障,三極管管腳斷了我用蠟燭油去固定,當然這是不管用的,每次收音機壞了,都是潘姓郵遞員帶去給我大哥同學江老師維修,每次維修江老師除了貼時間還要貼零件錢。潘郵遞員送我們村的郵件多年,我們不知道他名字,都叫他潘同志,對江老師和潘郵遞員深深感激。
現在忘記了紅燈牌收音機什麼時候徹底壞了不能用,後來我離開了老家,居住在鄉政府所在地,陪伴我的是一部西湖牌收音機。這機器是他人送我修理的,收音機外殼嚴重破損,但音質不錯,機子沒法用用螺絲固定,我用一根繩子紮了外殼。可能是破損的難看,需要支付修理費,送修的人一直沒來取,這收音機陪伴了我十二年,在另一鎮上開店及後遷居縣城沒有随帶,終棄在了與我老家等長時間生活的地方,我心裡的第二故鄉。
春日黃昏,夕陽一絲餘晖灑在我店斜對面供銷社倉庫的牆角,街上偶爾一二人走過,鄉村的街道上沒什麼人,況且是傍晚時分,我一個人坐在店裡,很靜很靜。一首薩克斯《回家》,收音機傳出了這曲子,緩緩的,我望着老家的方向,山擋住視線,心裡湧出了莫名的思念和憂傷。老家其實不遠,山的那邊二十裡,身羁不便的我十幾年才回過老家三四次,“山遙水迢”的憂傷。
在那個也是閉塞鄉政府所在地,沒有在任何資訊獲取過《Yesterday Once More》這首奧斯卡英文經典的介紹,我非常清晰的記得初聽此曲的情景:傍黑,上燈了,我守着雜貨鋪,收聽海峽之聲廣播電台一檔文藝節目,主持人報出《昨日重現》中文歌名,英文歌詞聽不懂,但歌曲的旋律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我出神的聽着。店裡僅我一個人,街上也沒什麼人走過,母親送來晚飯時我還呆呆的,怔怔地回味着那旋律。其實一些歌曲音樂,美好的聲音、美妙的旋律更适宜獨處時靜靜享受。
“你的氣質裡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你愛過的人”這句話裡面是不是可以再加上句“你聽過的歌”呢?
陪伴我最多時光的是台灣的“亞洲之聲”後來改稱為“中廣流行網”電台吳瑞文、謝德莎主持的《你我好時光》及林賢正、沈琬主持的《歡樂櫥窗》這兩檔節目。節目中午時分播出,共兩個小時,到點我就會旋到這頻率,那是我在小學校園邊上守店的歲月,也是有夢想的青春時光。電台曾辦過一次征文活動,我花費幾個晚上寫就了近三千字的征文。傳統郵差通信年代海峽那端好遙遠,也不知道我那篇文字是否漂過那道海峽?寄出後杳無音信。這兩檔節目後來也沒了,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懷念着,因為那時年輕,有瑰麗的夢。我也曾在網絡上搜尋節目主持人的消息,但是沒有任何資訊,他們沉寂于世間一隅,留在萬千聽衆記憶深處,但願安好!
收音機收聽效果不好,我從裡面焊接了一根長線挂附在電燈電源線絕緣皮上,這樣在收聽短波段電台時有助于增大信号。
也許是在我很長的一段孤寂人生的旅途中陪伴我的隻有收音機,心中便有份情結在。我漂到另一鎮上開網吧有了獨立的收入時便在新浪商城買了一部德生牌收音機,花了一百六十多元,要知道我當時租的門面房月租也才160元,收音機很貴但我舍得買。互聯網購物平台大浪淘沙,當年的新浪商城早不複存在了,題外話,凡世的許多人與事隔着一段時間回望就會不由人生出滄桑的感慨。
時代的進步,收音機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也不再陪伴我了,我的那部德生收音機藏在書架的角落,成了過往歲月的舊物供作懷想。收音機聽過的那些歌卻是常聽,一首歌一支曲就是一幀幀畫面,勾起往昔的回憶。科技的發達進步,老歌新曲手機或者在電腦上随時可以搜聽,無損音樂讓我們有更高品質的聽覺享受,可豎耳貼着收音機聽歌的過往卻是那麼令我懷念,因為那是承載着夢想的青春,歲月蹉跎,留下的深深的追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