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為何受人們重視?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我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孝老敬親文化,上墳是對逝去親人的感恩懷念;另一方面春季到來,墳頭上有綠草新枝出現,上墳清理堆積的枯草。假設墳頭長期沒有親人打理,墳頭雜草瘋長,且可能出現蛇蟲鼠蟻洞穴,墳墓穩定性下降。随着時間推移,出現墳頭塌陷現象,數年時間墳頭就消失。
因此說,定期上墳掃墓很有必要。而在我國千百年上墳過程中,出現大量的講究和禁忌,這些都是經驗的總結。本文中要講的俗語:“清明上墳有三忌,别忘墳前栽兩寶”是此類經驗的彙總,具有指導作用,但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合當地實際來決定是否這樣做。
清明上墳有三忌,三忌指:一不着鮮豔衣服上墳。上墳是件嚴肅的事情,穿的衣服顔色要以淺灰色為主,别穿大紅大綠的顔色。二墳不上兩遍。同個家族中有不同支系,上墳過程中是整個家族不同支系共同前往,就是避免墳上兩遍情況出現。三上錯墳頭。時間流逝過程中,有些墳頭逐漸消失,有可能出現年輕人找不到墳頭,上錯墳頭問題。除此以外,上墳過程中不能出現污言穢語,不能爬上墳頭等,都是要注意的事情。
我國不同地區,清明上墳有不同講究,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地域性的體現。有些地區清明上墳期間,後輩們要在先輩墳墓前喝酒吃肉,而有些地區僅有插香燒紙。至于說墳前栽兩寶,則要結合當地習俗和家庭的需求。
墳前栽兩寶指的是兩類樹:一是松樹和柏樹。松樹和柏樹生存能力強,是真正的常青樹,能活千百年時間,栽在墳頭能表達緬懷和感恩的情感。二是柳樹。柳在古時候有折柳送别含義,且柳的諧音是留,留則能表達感念情懷。至于說,是否選擇清明節當天栽,要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看。依照實際來看,清明當天大家族需要拜祭的墳墓數量大,花時間栽樹不現實。
選擇何種時間栽是其次,重要的是栽合适,不能犯兩大錯誤。一墳前栽樹要和墳頭保持距離,不能緊貼墳頭或者直接栽在墳頭上,不能影響墳墓主體穩定;二墳前栽樹求雙不求單,一般都種雙數,單數不符合種植需求。墳前栽樹要權衡樹種、距離等因素,避免種植完成返工,出現墳頭動土開挖等問題。
清明上墳表達的是哀思和懷念,是中華民族孝老敬親文化體現。結合筆者的經驗來看,上墳不宜攀比,不宜鋪張浪費,要結合自身經濟實力來上墳祭祀。真正要做到的應該是厚養薄葬,老人在人世時做好贍養工作,能讓家中老人安度晚年,而不是孤獨終老。在現實社會中,有無數的人選擇老人在世時不管不顧,老人去世時出來充當孝子賢孫,大肆搞排場和低俗的喪葬儀式,表面看是孝順,實際卻是無意義的表演秀。
人生最重要是孝順,能善待父母,能在父母去世時定期緬懷,感恩父母的養育恩情。清明時祭拜父母連基本的講究都沒有的話,豈不是真要被人恥笑,是否種樹要結合實際需求,沒必要跟風,父母活着時的關懷遠比去世後種樹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