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何暢
編輯/ 董雨晴
互聯網應用付費會員陣營再添一員。近日,有用戶在使用騰訊會議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曾經免費使用過的功能,如“自動會議紀要”和“語音實時轉寫”,目前僅可免費體驗10分鐘,唯有付費升級為會員功能才能繼續使用。
據悉,前述功能均為騰訊會議近期上線的付費增值服務,按月起步。相關人士介紹稱,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協作需求,騰訊會議近日上線了一系列增值功能,并以會員服務形式提供給用戶,以使其擁有更豐富的解決方案。
一時之間,關于騰訊會議部分功能收費的讨論沖上了微博熱搜,用戶對此展開了諸多讨論。
對此,前述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的會員訂閱模式綜合考慮了用戶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獲取服務的複雜度,希望“為會員提供長期高效的增值服務”。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随着企業大規模上雲以及居家辦公、學習等需求的持續攀升,在線辦公應用的用戶數量一路走高。然而,對其背後的服務商而言,在爆發式增長過後,如今擺在他們眼前的是新的問題——怎樣變現,如何賺錢?
開會也要收費了?在聽到身後工位的同事念叨“騰訊會議怎麼也要收費了”時,互聯網從業者張遊首先想到的是——“公司能給咱們報銷嗎?”
雖然騰訊會議在張遊手機和電腦上的地位無法與微信、淘寶等應用相比,但這卻是她離不開的“工作伴侶”。“比如需求方組織了一個騰訊會議的會,那你就不得不用,總不能和對方說換個地方開吧?”
不過,在得知具體的收費功能後,她長舒了一口氣,因為“感覺都不是必需功能”。對于在多數會議中充當參與角色的她來說,騰訊會議個人版功能已經能夠充分滿足她的工作需要。
騰訊會議官網顯示,其面向個人用戶、組織及公司兩類用戶群體提供多種服務套餐。具體到個人用戶,可以選擇免費的個人版騰訊會議,以覆蓋日常音視頻會議的溝通交流,包括限時45分鐘的多人群組會議、1GB雲錄制空間,允許最多25人同時入會、最多30人同時開啟攝像頭、最多2個讨論分組,并提供720P畫質和基礎頭飾。
至于會員,則在此基礎上升級了管控權限和協作效率,擁有20GB雲錄制空間和更為豐富的頭飾體驗,允許最多60人同時開啟攝像頭、最多2名聯席主持人。和隻能每場限時體驗10分鐘的非會員個人用戶相比,會員在字幕、自動會議紀要和語音實時轉寫方面都享有無限使用時長,還可以升級至1080P高清畫質。
和張遊一樣,從事内容領域工作的李迎冬也覺得,騰訊會議加以收費的幾個功能對普通會議場景并無太多實際影響。她在工作中更多地使用騰訊會議的文件和屏幕共享功能,因為“方便演示而且穩定性比較好”。她并不介意收費,隻是覺得包月“有點扯”,至少應該設置單次選項。“收費完全可以接受,但還是要看需求,也就是這些功能值不值得花錢。”
不過,在與此相關的微博熱搜下,不少用戶卻吵翻了天。部分用戶認為,收費可以理解,“畢竟人家在承擔成本,得養活這個項目團隊,都是要吃飯的”。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用戶吐槽騰訊會議“吃相難看”:“把用戶養熟了就開始收費,又是一次割韭菜嗎?幹脆把開麥功能也設置成收費的好了!”
對此,有相關人士表示,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協作需求,騰訊會議于9月中旬上線了不限時自動會議紀要、1080P高清畫質、雲錄制空間擴容、字幕、更多視頻人數、頭飾、多個聯席主持人、實時轉寫等一系列增值功能,以上功能以會員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讓用戶擁有更豐富的解決方案。
對于用戶所反饋的收費門檻,該人士稱,作為一款SaaS産品,騰訊會議依據主流用戶的使用習慣,比較了多種付費模式,目前的會員訂閱模式綜合考慮了用戶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獲取服務的複雜度,為會員用戶提供長期高效的增值服務。“未來,我們也會在商業模式上探索更多可能,以更靈活的方式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在線辦公成習慣對相當一部分在線辦公應用的用戶來說,首次接觸到這些産品時,最核心的訴求就是“在線開會”。彼時,能夠保證畫面流暢、溝通無時延,并進行簡單的會議記錄,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基本需要。
那是在線辦公應用迅速增長的時期。2020年5月,釘釘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在線會議數量單日突破超1億人次,一天穩定同時在線2000萬次會議。此外,全國共有14萬所學校、300萬個班級在釘釘開課,覆蓋1.3億名學生。而僅2020年一年時間,企業微信就發布了27個版本,叠代1128項功能;騰訊會議則承載了3億場會議,前者上線245天,用戶即突破1億。同樣是2020年初,飛書宣布向全國所有企業和組織免費開放,面向企業辦公市場發起進攻。
兩年多後的今天,在線辦公似乎成為了企業的标配,以及員工的一種習慣。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最新數據,9月多個在線辦公App月活躍用戶數量(MAU)創下今年新高,其中釘釘MAU為2.2億,企業微信達1.1億,飛書則是840萬。
另有來自釘釘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釘釘上100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上、1萬人以上的企業組織數均增長一倍左右。過去,每逢暑假活躍用戶就會出現下降趨勢,但在今年暑假期間,釘釘MAU不降反升,在曆史上首次實現暑期MAU破2億。換句話說,當下用戶對在線辦公應用的使用情況已趨于穩定。
有網友這樣分享居家辦公時被一衆辦公應用“折磨”的“窘境”,“不論是午休還是下班後,都要被持續轟炸,頸椎病都犯了”。盡管如此,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産品的功能也令其感到服氣,不隻是表格可多人在線編輯,連PPT也可以在線編輯,還自帶衆多小程序,無縫隙、無死角地滿足各種辦公需求。“研發團隊一定非常了解打工人。”
這或許為在線辦公應用進行新的嘗試與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提供了足夠的底氣,騰訊會議針對個人用戶進行會員服務的升級大概就是個中代表。目前,騰訊會議會員單月起步,費用分為四檔——連續包月、12個月、3個月和1個月,所對應的價格分别是25元、288元、88元和30元。
至于同樣覆蓋視頻會議功能的釘釘和飛書,目前尚無類似服務推出。作為對比,視頻會議應用Zoom的免費基礎版可開啟最多包含100名參會者的會議,具備自動字幕,但單次通話時長上限為40分鐘。
在被詢問是否存在付費功能時,飛書在線客服表示,标準版可以免費使用,部分功能需要升級企業版或旗艦版才能夠使用;釘釘客服的回應是“标準版釘釘不收費,有付費内容會有提示”。不過,釘釘官網在各版本對比中提到,标準版下,“電話&短信DING消息”“25方/1080P雲會議室”與“電話會議”幾項功能均支持購買。以釘釘标準版1080P畫質直播為例,按照客服發送的回複頁面,需要填寫表單進行申請,并等待工作人員聯系,目前該功能正在内測中。
走到變現的節點其實,不隻是騰訊會議,釘釘、企業微信與飛書這三位馳騁于在線辦公賽道上的選手,都已行至變現的關鍵節點。
自今年3月正式對外提出商業化以來,釘釘動作頻頻。除了發布商業化産品,還組建了銷售團隊,并首次闡述了大客戶戰略。從産品維度來看,釘釘在免費的标準版基礎上推出了專業版、專屬版、專有版三個商業化版本——專業版面向中小型企業,一年費用為9800元;專屬版面向大中型企業,一年10萬元起;專有版面向超大型企業,一年100萬元起。
和釘釘相比,以即時通訊技術起家的企業微信,同樣擅長連接企業與生态内的消費者、服務商乃至上下遊的合作夥伴。目前,企業微信允許免費使用,但部分功能需要收費,例如會話存檔功能,就是按照存檔職工數和購買時長進行扣除。
與此同時,為了提供更多應用場景,企業微信向服務商開放了大量接口,也勢必要收取接口調用的費用。今年5月,企業微信在一份公告中明确提出,對接口調用收費方式做出調整,由此前的抽傭10%改為按照平台接口調用許可進行收費,于不少服務商而言,按照整體用戶規模和賬号數區間梯度計算後,成本驟增。
至于面向個人用戶推出付費服務的騰訊會議,此前已針對組織及公司上線了付費套餐,個人設備分為商業版和企業版,前者為一年4788元起,會議室解決方案則為一年1200元起。
而用戶體量與前兩者尚有一定距離的飛書,也在各地發力,瞄準行業頭部及新銳企業,進一步加強營銷舉措。除了免費的标準版,飛書更推出了企業版和旗艦版兩個付費版本,前者費用為1440元/用戶/年,後者為2400元/用戶/年,隻有付費後才能享受到更為豐富的功能和由專人負責的數據遷移服務。
一位業内人士提到,目前仍然有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在使用免費版本的在線辦公應用。“一開始他們會覺得使用體驗非常好,既方便又不需要花錢,但随着公司規模擴大,對信息存儲和安全的要求提升,必然會轉向付費版本。”在其看來,即使是個人用戶,使用在線辦公應用的目的依然是處理工作,“屬于對公的那一類業務”。“大家之所以對騰訊會議收費的反應這麼激烈,可能是使用免費産品養成了習慣,但這些本來就是應該收費的。”
更何況,這些應用背後的團隊需要商業化,以覆蓋現有成本、支撐其未來的發展。阿裡巴巴曾在财報中寫道,2020财年第四季度創新計劃和其他部分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損失達30.63億元,主要原因是在疫情期間免費提供遠程辦公軟件釘釘所帶來的虧損。
“即使是新業務也不能一直燒錢,虧損的部門開始需要考慮如何賺錢,這幾家都是一樣的。”前述業内人士補充。然而,這絕非易事,在釘釘憑借先發優勢切走大塊蛋糕的情況下,其他玩家面對的是更為激烈的競争。此前,一位在協同文檔行業從業四年的人士就曾坦言,因為國内用人成本較低,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的付費意願并不強。
即便如此,以“免費的基礎服務”與“付費的增值服務”相結合,已經是在線辦公應用普遍選擇的商業化道路,騰訊會議也不例外。當企業服務開始升級為互聯網企業的又一個業務錨點,作為其中的一處關鍵入口,在線辦公應用也不得不為變現按下加速鍵,謀一個“錢途”。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