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小馬智行宣布中标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标,這是國内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的出租車經營許可,收費标準則按照廣州市出租車統一定價标準。
一直以來,自動駕駛還停留在測試階段,随着自動駕駛步入收費運營階段,自動駕駛商業化路徑也将開啟。
☉政策突破
自動駕駛公司可直接運營Robotaxi
此次頒發的出租車經營許可是在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混行試點政策下頒出的第一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在小馬智行中标通知書中有明确提及。
預計從5月起,小馬智行将在南沙全域800平方公裡的範圍内開啟收費運營,服務時段為8:30至22:30,這是首次從政策層面賦予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服務和普通車輛運營服務同等的地位。
此前,也有自動駕駛公司投入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例如,2018年的文遠粵行,該公司由文遠知行和白雲出租集團組建合資公司。
也就是說,今後,自動駕駛公司可直接運營Robotaxi。
☉商業突破
自動駕駛正式進入收費運營
伴随着自動駕駛公司直接運營Robotaxi,也意味着自動駕駛從實驗室進入到商業化,完成了關鍵一“躍”,即收費。
此前,自動駕駛還隻是一種技術研發,從到落地再到實現商業化運營,該服務事實上還隻是一項免費技術測試。
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南方 記者,商業化是企業的共同訴求,允許向乘客提供出行服務乃至收費,否則,自動駕駛依然停留在前沿科技的探索。
一些城市也試圖在政策上給自動駕駛“放權”,例如,國内最早明确提及“載客測試”的城市是廣州,随後包括長沙等地也開放了“載人測試”一項。
2021年,《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出台,推動自動駕駛企業從載人測試運營邁入商業化試點探索。
不過,更大程度的突破還需要立法的支持,2021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組織起草《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四十四條“商業收費”提到,使用智能網聯汽車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可以收取相關費用。
☉困局待解
如何與網約車形成競争
從整體的自動駕駛賽道進程來看,現階段已從拼技術的上半場,進入到了拼市場、拼規模化落地的下半場。事實上,圍繞商業收費,不少自動駕駛企業已經在嘗試。
文遠知行COO張力稱,文遠知行在2019年11月開始的全對外開放運營的Robotaxi服務是中國首個商業化運營的服務,收費标準和廣州的出租車一樣,起步價12元,每公裡2.6元,兩年來運營超過30萬次。
在北京,百度Apollo和小馬智行成為北京首批獲批商業化試點的企業,用戶隻需要花費2-5元,就可以支付一個原價20多元的Robotaxi訂單。
不過,當下Robotaxi還遠未達到與網約車競争的地步。南方 記者在多次試乘中發現,如果自動駕駛出租車停車載客時,距離前車太近,就一直陷入等待狀态,需要安全員接手才能脫困,同時,刹車的頓挫感也較為明顯,行車速度整體偏慢。
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常振廷表示,如果Robotaxi不能去掉安全員,從成本上來說,注定要比傳統出租車要高不少,不僅是因為人力資源沒有減少,車載成本也多出了不少。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