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不稂不莠
【成語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成語釋義】不稂不莠,漢語成語,稂(láng):狼尾草;莠(yǒu):狗尾草。意思是禾苗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
【成語出處】《詩經·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沒有發展前途。
【近義詞】不郎不秀
【成語造句】
1.人本有善良一面、醜惡一面,故人群中欲其"不糧不莠",實不可能。
2.一百這個人半輩子不稂不莠,工作中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
【成語典故】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一首反映西周農事生活的詩篇《大田》,詩人抒發風調雨順帶來豐收的喜悅心情:“谷粒長了皮殼,長得堅實完好,沒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蟲、絲蟲等蟲害,不讓它禍害我的莊稼。稷神有靈,快把它們投進大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