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嶝田墘舊市場相連的一條約 50 米長的小路,形成了一處"馬路市場"。
大嶝田墘舊市場已廢棄,破舊不堪,相關設施卻未拆除。
晨報記者 陳曉青 張雅雯
近日,讀者陳先生緻電本報熱線 8080000 反映:"去年 10 月,大嶝田墘社區菜市場搬遷至位于山頭社區的新菜市場,但相關設施未拆除,導緻近期部分商販又回到舊市場旁邊的馬路擺攤,造成衛生髒亂、交通擁堵、疫情防控措施不嚴等問題。"
廢棄的菜市場,為何廢而不棄?根據陳先生提供的線索,日前,晨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大嶝田墘舊市場,采訪周邊居民和攤販,了解來龍去脈。
記者走訪
廢棄舊市場髒亂不堪
附近馬路邊又成菜市
上午 8 點多,記者驅車來到大嶝街道田墘社區廢棄的舊菜市場。和其他菜市場早市的熱鬧情景不同,這個舊市場已廢棄,很冷清。隻見原來的攤位上積着厚厚的灰塵,有些還結了蜘蛛網。一些老舊插座挂在牆上,鐵皮屋頂下的風扇也滿是黑色污垢。豆制品專賣店、蔬菜類等舊廣告牌還挂着,市場中間堆放着舊家具、舊地毯、廢舊泡沫箱等雜物,原本遮陽的黑網布、綠網布早已破爛不堪,随意耷拉着。市場内滿地髒亂,看得出來已經很久沒有清掃了。
順着舊菜市場的道路往外走,記者卻見到另一番景象,馬路邊居然有不少商販擺着臨時攤位,買菜的人絡繹不絕,俨然形成了一個"馬路市場"。隻見兩三米寬的道路兩側,有人賣菜,有人賣海鮮幹貨,有人賣水果;還有一些賣豬肉和海鮮的三輪車、面包車,直接停在路邊甚至路中間便開始做生意,這些"移動式攤位"很搶眼。記者注意到,因有人擺攤而變得狹窄的馬路上來往的電動車、摩托車、汽車不少,有的老人低頭拄着拐杖來買東西,有的顧客将電動車随意停在攤前,阻礙交通。
"這是誰的車?擋在這兒過不了啊!"一輛黑色轎車正要拐彎卻被堵住了,司機邊按喇叭邊大喊,在一旁買菜的女士聽到喇叭聲随即跑去移車。喊叫聲、喇叭聲,人流、車流彙集在一起,使不大的空間顯得更擁擠嘈雜。
探尋原因
部分商販搬離後重返
随意擺攤髒亂差回潮
這個舊市場廢棄不用了,為什麼仍有一些商販回到這裡,在路邊賣菜?記者詢問在路邊擺海鮮幹貨攤和蔬菜攤的攤主。
"我們原來都去過新市場擺攤,新市場也不用攤位費,但我們的攤位比較靠裡,而新市場出入口擺的攤位太多,顧客都被‘截和’了,裡面實在是沒生意。這個馬路邊市場,生意還不錯,我們就回來了。"攤主說。
對于部分商販重返舊市場附近擺攤,周邊居民卻有些發愁。"馬路邊攤主每天淩晨四五點就開始擺攤售貨,嚴重影響我們休息。"居民鄭女士坦言,每天天微微亮就能聽到"馬路市場"的嘈雜聲,她和家人都被吵醒了。鄭女士還說,她知道攤主們為了生計也不容易,但舊市場廢棄之後相關設施不拆除,導緻"馬路市場"廢而不棄,交通擁堵、亂搭蓋、衛生差等問題一再回潮,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所以,還是希望能規範一些。
居民建議
清理舊市場相關設施
加強新市場扶持引導
"馬路市場"不僅影響交通安全,也造成髒亂差現象,與文明城市創建格格不入。
張大爺從陽塘社區租住到田墘社區一年多了,他告訴記者:"山頭新市場建好後,有相關人員來勸導,讓攤主們都搬到新市場去擺攤。起先,效果不錯,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有一些商販回來在路邊擺攤了。"
"我眼見大嶝大街小巷環境不斷變好,但這裡卻不太文明。"張大爺指着賣海蛎的一處攤位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是一個豬肉攤,原攤主搬去新市場做生意了,但他搭蓋的黑篷布、簡易攤位等都沒有拆除,現在又讓賣魚、賣海蛎的攤主用上了。
"感覺沒有一個具體的部門在監管這個事。每天早高峰,這裡交通混亂,有時候車都堵到家門口了。"正準備送孩子上學的劉女士提出建議,"應該清理舊市場相關設施,還片區幹淨整潔面貌;同時加強對新市場的扶持、引導,這樣才能規範、有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