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盤尊像
佛八十歲那年,偕弟子走到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佛告知弟子們将入涅槃,命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下卧具,頭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側偃卧,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裡須跋陀羅去求佛開示,成為佛陀的最後弟子,佛于此拘屍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入滅。火化後的舍利由摩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供養。農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日,讓我們再次聽聞佛陀涅槃前對弟子最後的教誡,感恩偉大的佛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經典原文】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佛遺教經》
【經文解釋】這是正宗分的最初,正宗分的開始。什麼叫正宗呢?就是正恰恰地說到這正當的宗旨,說到經典裡頭的意義,所以叫做正宗。“汝等比丘”:汝等,不單有比丘(尼),而且還有優婆塞、優婆夷,都包括在内,優婆塞就是近事男,優婆夷就是近事女。汝等比丘,這是佛說的。汝等就是你們大家,大家是誰呢?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不一定是經文寫出才有,這雖沒有寫比丘尼,也就包括比丘尼了。
“于我滅後”:在我入涅槃之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你們應該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師父似的,要像恭敬師父似的,天天向戒律叩頭頂禮。總而言之,你若修戒律,就能得到解脫;你若不守戒律,就得不到解脫。你天天不持守戒律,亂七八糟的,就會散漫,沒有定力;沒有定力,就沒有慧力。所以首先要有戒律,你有持戒這個力量,才能生出定力來。你要持戒──持戒就是諸惡不作,衆善奉行。
若你什麼惡事都要去做,是不可以的,你不能做事情時,在善裡頭夾雜惡的。你以為你要幫助人,那你應該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地位。你幫助人,不要把自己也掉到那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的處境,一到了海裡,被海水給化了,不能立得住。如有人掉到海水裡頭,你說我到海裡去救人,結果跑到海裡,就被海水把自己的泥都沖散,化為烏有了。所以你啊!要做好事時,也要想一想這裡頭是不是夾雜了不幹淨的種子?有沒有不善的行為在裡頭?你看“尊重”,尊重就是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師父似的。珍敬,又拿它當無上金剛光明寶戒。無上,再沒有比它高尚的;金剛,像金剛鑽那麼值錢,像鑽石那麼值錢,那麼寶貴。要這樣恭恭敬敬地面對戒律。
波羅提木叉是梵語,翻譯中文是敬法,也就是敬解脫。要修善法,對治不善法,而得到解脫。你修戒律,修這個金剛光明寶戒,“如闇遇明”:就好像是你在黑暗裡頭,在那沒有光明的地方,遇到光明了,你說這應該有多高興呢!“貧人得寶”:好像窮的人得到寶藏,得到金礦、鑽石礦啦!得到這些寶藏,高興的不得了,以後就不是窮人了,這些都是譬喻。“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你應該知道戒律就是你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大師啊!你們都要守戒律、持戒律,這就是你們的師父。
“若我住世,無異此也”:你們比丘能持戒律,就是像我沒有入涅槃一樣,無異此也,是沒有分别的。所以佛入涅槃之後,所有的出家人都應該以戒為師,時時刻刻都保持金剛光明寶戒,這種戒律──不貪、不染,也不貪财,也不貪色,也不貪名,也不圖利,什麼都放下,也不好好,也無所求。我隻要往好的做,我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也不管人家對我好不好,不管他,隻要我自己往好的做,這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應該這樣,所有的在家人也應該諸惡不作,衆善奉行。(度輪法師解)
【經典介紹】《佛遺教經》,又名《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一卷,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是佛陀釋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總結,是佛将入涅槃前對衆弟子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是佛留給後代所有想離苦得樂者的得度因緣。
《佛遺教經》倍受曆代僧俗大衆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頒行敕令以護持佛法、弘闡聖教;宋真宗揮毫作序為雕版流通、宣揚法奧。世親菩薩著作《遺教經論》,從七方面闡釋教誡深遠意義,在佛教界具有廣泛深刻影響。
關注'鳳凰網華人佛教'新浪微博,小助手微信fo-ifeng1 .回複“南無阿彌陀佛”聖号,消煩惱,祝吉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