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調研表示:一個人賺的錢,87.5%來自人脈。
确實,你的人脈圈就是你的個人資産。
因此,有很多人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參加社群認識牛人。
但相處久了,便發現認識很多牛人,并非是自己的人脈。
他們隻是存在通訊錄一串數字,隻是飯桌談笑的過客而已。
在網上曾有個問題:“什麼樣的關系才能夠稱得上人脈?”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人脈其實就是交易。”
彼此能提供等價交換的價值,有合作共赢的機遇,這才是你人脈。
其實,真正的人脈,隻是個人價值的一種映射。
看過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
認同網友回複:“人脈,往往是麻煩出來的。”
适度的麻煩對方,會促進彼此間的關系。
汪涵曾講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年,他得了一場大病,調理身體時,需要幾味雲貴的珍貴藥材,比較稀有,但苦苦尋找都沒找到。
後來,他想起微信中有位雲貴朋友,便嘗試聯系下。
沒想到的是,對方竟然幫找到藥材,而且還做成可以直接服用的膠囊。
汪涵感覺給對方添麻煩了。
對方卻回複:“你能想到麻煩我,是因為你把我當朋友。朋友,不就是用來麻煩的嗎?”
因為此事,倆人交往也更密切了。
其實,适度的麻煩他人,并非是負擔,而是資源互換,讓對方感到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
如卡耐基所說:“如果想要讓交情變得長久,那麼你得讓别人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别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谷歌的斷舍離》作者辻野晃一郎,他在工作中,有次遇到關于數字的難題,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他想起有位印度同事是這方面專家,能在複雜冗長的數據表格中,瞬間發現問題和數據錯誤。
他試着求助對方,沒想到對方給予熱情幫助。
于是,他學着有其他解決不了問題時,便求助身邊的專業同事。
慢慢地他發現,這不僅收獲了良好關系,還讓他有精力專注于自己擅長工作中。
并讓他迅速成長為,谷歌日本的高層管理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獨自存活。
人由一撇一捺組成,相互麻煩,相互幫助,關系不僅長久,也能彼此成就。
而懂得麻煩他人,也增添了人脈的厚度。
《道德經》裡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先提供你的價值,成為别人的人脈,才有機會讓别人成為你的人脈。
頂尖的社交高手,都懂得先利他。
劉潤老師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很早之前,劉潤在微軟上班時,他發現:想提供幫助的人,不知去哪幫;而需要幫助的人,卻又找不到願意幫助的人。
他發現這中間的信息,不對稱。
于是,他做了一個網站,一個捐助時間幫助他人的公益網站。
一年後,這個項目幫助61個機構,組織227場志願活動,捐獻3071小時,讓很多人受到幫助。
這個網站,被央視記者梁铮铮發現後,便由她牽頭,又和央視合作了一次“時間捐獻”活動。
有了央視的資源,此項目影響更大了。
其中,潘石屹捐了100萬,連崔永元、白岩松、敬一丹都免費為其做宣傳。
在此期間,又幫助了十幾萬人。
而和央視合作期間,負責此事的導演,又給他介紹一位朋友江欣榮。
之後,江欣榮又給他介紹一位重量級人物,他是世界4大富豪李兆基的大公子李家傑。
倆人見面後,相談甚歡。
第二年,便由李家傑牽頭成立公益公司,有43個合夥人,其中有劉潤老師,其他42人全是香港富二代。
後來,劉潤辭職創業,李家傑又成了他的第一位客戶。
那些高大上的人脈,并非是他擠破腦袋參加聚會得來。
僅僅隻是,最初想幫助他人的想法,逐步吸引而來。
先提供自己價值,幫到對方所需,因此得到更多優質的人脈。
認同這句話:“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其實,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真正的人脈。
俗話說:“嶺深常得蛟龍在,梧高自有鳳凰栖。”
人脈的深淺,其實都藏在自己身上。
當自己變優秀時,自然吸引到更優秀的資源。
在網上看過一位網友的故事。
在平台逛久了,他很羨慕那些備受關注的大咖,也想成為他們。
于是,他也試着回答問題,但回複100多個問題後,粉絲也隻有20個。
很有挫敗感。
不過,他想到一個好方式,可以主動鍊接大咖。
他在那些大咖下面評論留言,并求關注;有美女曬照時,便贊揚對方的容貌,并求給自己點贊……
希望這樣的互動,能給自己拉人氣,可事與願違,大部分請求都石沉大海。
好在,他一直堅持,有次,他有篇文章點贊竟然超過500。
這讓他欣喜若狂。
接下來,他沉下心,有專業問題,便提前查閱幾十萬字的資料再回複。
慢慢地,他的文章有了第一個千贊,第一個兩千贊……
就這樣,在他的堅持下,幾個月後,他收獲十幾萬的粉絲,幾十萬的贊。
成為名副其實的知乎大咖。
而此時,他後台也連續不斷地收到私信:“你好,大V,接受合作嗎?”
也會收到很多求贊的私信。
網絡圈如人脈圈一樣,都遵循一個法則: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當自己不行時,人脈便高不可攀;
當自己可以時,人脈便唾手可得。
如周國平所講:“高質量的交往,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真正有用的人脈,源于自己的實力。
其實,等價的交換,才有了等價的友誼。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說:“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
人脈,從來不是通過随意社交得來,而是看你提供的價值交換而來。
有分寸的麻煩他人,便提供了相互助力的路徑;
有實力的幫助他人,便吸引了更有實力的人脈。
懂得社交規則,便不必花時間浪費在社交上,而是去沉澱自己。
唯有自己向陽生長,才能遇見更大世界。
作者 | 江小羽,公衆号:滿媽記。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