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國人的目光都被俄烏戰争吸引。
有人說,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是為了避免遭到來自歐美的打壓,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安全。
也有人說,發動武力的結果是使無辜的平民成為犧牲品,且戰争從單純的軍事領域延伸到更寬廣的領域,不過是兩敗俱傷罷了。
為什麼要打仗?戰争的意義究竟在哪兒?
3000年前,《詩經》裡一群退伍軍人的真實催淚故事給出最現實、也最暖心的回答——
1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退役軍人,獨自一人蹒跚地摸索在返鄉的路上。
沒有白日衣錦,沒有高頭大馬,隻有兩隻已經寒冷疲累到麻木的雙腿,伴着漫天的風雪,饑寒交迫、體力不支。
他極目遠望家鄉的方向,卻看不到家鄉,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活着走回家……
這便是被很多詩詞愛好者贊為《詩經》裡最唯美的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背後的真實故事。
這句詩讀起來,有節奏、有韻味,用詞也很唯美;但如果你看過它的全文,一定會忍不住像屈原那樣發出一聲歎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2
3000多年前,還是西周時代。
此時的西周君主大約是周宣王。
他有一位我們在中學語文與曆史課本裡學到過的父親——周厲王。
周厲王大刀闊斧搞改革,卻因舉措過激又拒絕聽取建議,甚至下禁令不許人指責自己。最終,國人不敢言而敢怒,發動暴動,将周厲王這個君主放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說的便是這位君王。
《采薇》篇裡的君王則是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
周宣王的統治時期被稱為“宣王中興”。
他的一大功績便是對外用兵,使周王朝“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并且,他并不是窮兵黩武,一味地主動進攻其他王國或部落;相反,因為此時的西周國力衰弱,多數時候,都是其他少數民族部落主動攻擊周王朝,而宣王被動自衛出戰。
本篇的大背景便是當時的一個名叫猃(xiǎn)狁(yǔn)的部落多次主動進攻西周、劫掠西周人民,于是周宣王命令軍隊出戰自衛。
3
《采薇》的自述人便是曾參與西周與猃狁之戰的一名退役軍士:
他是一個赤誠地熱愛着西周土地與人民的男兒——
為了保衛西周的土地與人民安全,參軍入伍,遠離家鄉,也失去了原本安定的生活。
為了與兇悍的猃狁作戰,他頻繁随戰局遷移駐紮地,恪守軍職的同時,也失去了與家人的音訊傳遞。
長期的頻繁交戰,他很累,身心俱疲,卻舍棄了安定下來休息與回家的機會,隻為了徹底消除猃狁對西周的軍事威脅。
他與戰友一起時刻裝備好精良的武器與馬匹,保持最高警戒,隻為防止軍隊的敗績與西周的土地和人民安全受損。
另一面,《采薇》的男主人公也是個戀家的男兒——
他溫柔、細膩又長情,将家鄉的楊柳春風深深镌刻在腦海中,在行軍的漫長歲月裡細細回味,戀戀不忘。
他珍惜生活,陽光又富有情趣,在緊張的軍旅行程裡不忘捕捉薇菜從破土發芽到長出柔美的葉子,再到又老又硬的生長足迹,還對着不會說話的薇菜無數次細細訴說他想家的情思。
他深深地思戀着他的家人,明明知道行軍沒有固定地點,卻無法熄滅胸中渴望與家人傳信的星星之火。
他盼日出、盼月落,盼過了幾個年末、又過了幾個十月小陽春才能真正回到心心念念的家……
終于,西周勝利了,猃狁敗退,西周的土地與人民都安全了。
“他”終于可以安心地放下軍中的責任背負,一心一意地回家了。
然而,天公不能體恤這份歸心似箭,“雨雪霏霏”,泥濘了去路。
深一腳,淺一腳,他無法疾行。
腹中饑渴,全身疲冷。前不見家人、後沒有同伴。
還有沒有家,是個不敢想的問題,
體力流失裡,還能不能活着回到家,更是個問題。
一片雪白的世界裡,天地間好像就隻有他一個活人,渺小又卑微。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身體還在堅定而艱難地前行,心中卻已無盡茫然,卻又無人可傾訴、無人能理解。
走過的路已經走過,前方的前方依然未知……
4
而“他”的遭遇并不是個例。
“他”隻是那個戰争的年代裡,數以萬計思家心切、卻依舊冒着死亡的危險堅守土地與人民生命安全的軍人集體裡的普通一員:
他們忠于自己的職守,誓死守護土地與人民,不懼死亡、永不退縮,甯可年年月月飽受思家之苦,也絕不背棄軍人的使命擔當,絕不背棄對山河人民的守衛。
待到山河平安之後,他們迫不及待踏上歸途,回歸家園與家人團聚,哪怕根本不能确定家是否還在,哪怕風雪漫漫、饑寒交加,也要堅決回家。
他們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在人的天性裡有着渴望與家人相聚相守的柔腸百轉。
他們更是軍人,不會主動挑起戰事,卻會在人民與土地遭到威脅時響應号召,奮勇作戰,以命相護,血灑山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聽起來多麼唯美的畫面,卻藏着一群退役軍人最堅定的忠誠、最挺立的胸膛、最熾熱的情思與最深沉的悲哀。
沒有人會天生不喜歡和平。
如果可以歲月靜好,誰願意輕棄青春與生命。
從人類社會誕生到如今的現代社會,戰争伴随着人類文明的演進,從不曾真正停止;
有正義,也有非正義。有英雄壯志,更有血流成河。
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就會有戰争。
但若要問戰争最現實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這群來自中國3000年前不同民族間戰争裡的退役軍人,用自己最真實的人生血淚給出了最暖心的回答:
所謂戰争,不是用無數人的生命代價去成就某一個人、一群人的功名權勢,而是用最硬核的力量鑄就最強大的武器與屏障,才能在最強大最兇殘的敵人面前昂頭挺胸,自信而牢固地守護住胸中最重要的柔軟。
戰争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武器。
但敢于向敵人宣戰,本身就是實力的證明。
隻有最強大的硬核實力,才能守護這山河永安,歲月靜好!
-作者-
追魚,傳統文化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讓塵封曆史裡的所思所見所感,在這個時代,重新充滿人情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