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大家好!這期又見面了,由于最近比較忙,文章更新的比較少,錯别字也比較多,給您帶來不好的閱讀體驗深表歉意。今天分享一下,“知道測土數據了,怎麼去配肥”,這個貌似很專業,其實很簡單,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推行測土配肥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國家在2005年就已經提出來了,隻是在推行的時候,很多企業打着旗号蒙騙老百姓,把行業做偏了。還有一點原因就是農民朋友的施肥習慣不同,很難一下子改變。比如北方地區,特别是東北三省農民朋友喜歡用老三樣(二铵、尿素、鉀肥),南方地區比較願用複合肥、水溶肥等。而配方肥其實是一種摻混肥,和老百姓的用肥習慣相沖擊,導緻一下很難接受。
執行測土配方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産成本、促進節本增效。在測土配方施肥條件下,肥料品種、配比、施肥量是根據土壤供肥狀況和作物需肥特點确定。經過合理施肥,生産平均每畝可節約純氮3-5公斤,畝減少成本增效可達20元以上。還可以減少肥料流失、保護生态環境。盲目的施肥、過量施肥,不僅會造成本增加,還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我們通過科學施肥,能夠克服過量施肥造成的農作物的徒長現象,減少農作物倒伏,增強抗病蟲害能力,從而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降低農産品中農藥殘留的風險。通過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做到缺素補素,能改良土壤,使土壤缺失的養分及時得到補充,維持土壤養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最大限度地發揮耕地的增産潛力。
那麼測土配方肥怎麼計算需肥量呢?為了理解測土配方舉一個例子:
比如推薦施肥量是400-450公斤每畝,按畝産500-600公斤需求算的,如果我們目标産量增加50公斤,你就多加2.5公斤尿素,目标産量減少50公斤,你就少加2.5公斤尿素。這是比較籠統的算法,下面我們根據土壤數據和公式來算一下!
換算到土壤數據裡也是,鉀多你就往下減,鉀少你就往上加。後面有一個表,是作物每産100公斤,需要氮磷鉀各多少,要通過土壤數據和公式就能算出來了。
施肥量(公斤/畝)=(目标産量×單位收獲養分吸收量-土測值×0.16)÷(肥料利用率×肥料養分含量)
0.16:用土壤養分含量換算成每畝地耕層所能提供的養分量的系數。
一般肥料利用率N按30-40%計算,P按10-25%計算,K按40-60%計算。
例如:計劃每畝收獲水稻500公斤,也就是我們的目标産量。根據上面的表(表一)每收獲100公斤水稻大約需純氮2.4公斤,需要五氧化二磷1.3公斤,需要氯化鉀3.3公斤。我們通過測土,測得該地塊中氮含量為50ppm,有效磷為20 ppm,鉀為80ppm,(這個數據怎麼獲得呢,種地大戶可以買一套設備,沒多少錢,再有就是現在免費測土的特别多,他給你測完後會把數據給你,我們拿這個數據按公式套算就可以了)
所以,根據以上公式計算要想達到水稻500公斤的每畝的目标産量需要:
純N=500/100×2.4-50×0.16=4公斤
P=500/100×1.3-20×0.16=3.3公斤
K=500/100×3.3-80×0.16=3.7公斤
如果肥料利用率N按30-40%計算,P按10-25%計算,K按40-60%計算,則需要施入:
純氮4÷40%=10公斤
磷3.3÷25%=13.2公斤
鉀3.7÷50%=7.4公斤
如果用單元素肥料,如氮肥用尿素補充,磷用過磷酸鈣補充,鉀用硫酸鉀補充,則需施入:
尿素10÷46%=21.7公斤(46%指的是尿素裡含氮是46%,一般袋皮上都标明了),
過磷酸鈣13.2÷12%=110公斤,(過磷酸鈣裡含磷是12%)
硫酸鉀6.5÷50%=13公斤。(50%值得是硫酸鉀裡含鉀是50%)
如果施入硫酸鉀型複合肥,需先用需肥量少肥計算。然後添加其它兩種肥,如果施用N:P:K=15:15:15的這種平衡複合肥,則該地塊應施這種複合肥7.4÷0.15=30公斤,這個結果是按鉀來算的,但是目标産量的需求,氮和磷不夠,還需要在再補充尿素和過磷酸鈣(其他磷肥也可以):
尿素(10-30×15%)÷46%=12公斤
過磷酸鈣(13.2-30×15%)÷12%=72.5公斤
也就是說,我們用3個15的複合肥30公斤,還需要補充尿素12公斤、磷肥72.5公斤,一起摻混使用,就能達到目标産量所需要的用肥量。
值得注意的是 :當計算結果為負數時,即該土壤的供肥能力較大,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該養分的加入量。豆科作物有固氮的能力,我們在在設計配肥方案時應考慮少施氮肥。
以上就是測土配方肥的計算,這隻是一些氮磷鉀的計算,為了提高利用率,我們還可以摻混一些,腐植酸、有機肥、酶肥、生物菌肥等在裡面,能達到解磷、解鉀、固氮、改善土壤闆結等,效果更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一下子可能不好吸收,多看兩遍就能很好理解了,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
更多文章和視頻請關注@三農科普 ,每天持續更新,歡迎閱讀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