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抗疫新題

抗疫新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23:08:34

一道光芒閃過,我們的現實生活崩塌。這時你才意識到,你和他人實為一體——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

抗疫新題(抗疫抗震你出現共情疲勞了嗎)1

2022年8月底,疫情再次席卷而來,人們的生活又被迫按下暫停鍵。“做核酸、免費做核酸、全面做核酸、國家要求做核酸、必須做核酸......”網友調侃地寫出疫情下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9月伊始,一場地震再次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靜态管理下,手機成為大多數人消磨時光的工具、同時也成為信息來源的便捷渠道。疫情、地震信息一次次沖上熱搜,人們在不斷的信息轟炸下,從開始對疫情、地震信息持續關切、轉發,到後來對一些“信息”失去感覺,并出現了一系列影響自身生活的症狀。例如:“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受驚吓;很難對事情保持客觀态度;總是覺得很累很焦慮、出現麻木、抑郁的情緒;缺乏自我價值和意義感”。這種現象被稱作“共情疲勞”。

抗疫新題(抗疫抗震你出現共情疲勞了嗎)2

一、什麼是共情疲勞?

共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CF)指經曆過太多感同身受的同情後産生的淡漠情緒,公衆在頻繁接受負面信息相關事件和群體後産生強烈的情感聯結而造成的身心健康失衡狀态。在科研中常常研究對象為醫護人員、支援救助人員,他們在直接面對負面事件而耗竭心力後出現的狀況。而如今互聯網的便捷,公衆暴露在大量的負面事件中,長時間的共情會影響到自身心态,易陷入共情疲勞之中。

二、哪些因素會影響共情疲勞的産生?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面臨鋪天蓋地的負面信息與負面情緒,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不易受此影響,而有的人卻陷入負面信息之中久久不能自拔。那麼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1、共情:共情指個體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态并産生與他人相似的情緒反應,因此當他人處于極度的負面情緒狀态時,共情主體也可能産生極其負面的情緒反應。因此共情主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負面情境與負面情緒狀态下,共情能力越強越容易引發共情疲勞。

2、個體的情緒狀态:實證研究發現,積極、正面的情緒對于共情疲勞有抑制作用,而消極、負面的情緒可能引發共情疲勞的産生。因此個體的情緒狀态會影響共情疲勞的産生與否。

3、抗逆力:也稱為心理彈性或心理韌性,是個體在面對逆境、創傷、悲傷等壓力與挫折事件時,克服暴露影響、成功應對壓力、避免心理創傷的能力。處于負面情境以及面臨共情對象時,抗逆力較高的個體能夠更積極地調整心理狀态,并根據自身的資源和條件,積極尋找家庭支持和社會來應對負面情緒,對共情疲勞産生抑制作用。

4、社會支持:個體從社區、社會網絡或從親戚朋友那裡獲得物質或精神幫助。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共情疲勞的産生。在疫情下,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等,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因此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個體感受到周邊人的溫暖,有利于抑制陷入負面情緒中。

三、共情疲勞後,會出現什麼症狀?

以往研究發現,共情疲勞的症狀表現為生理、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的不良狀态或不适狀況。生理方面的症狀包括頭痛、胸悶、肌肉酸痛無力、睡眠紊亂、食欲降低、身體疲勞等;情緒方面的症狀包括情緒壓抑、沮喪、受挫、急躁、焦慮、無助、悲傷、易怒以及感覺空虛、麻木、衰竭、痛苦等;認知方面的症狀包括失去興趣、失去目标、失去工作與生活意義、價值懷疑、否定一切、決策能力降低等;行為方面的症狀包括疏遠親友、酒精或藥物濫用等。

抗疫新題(抗疫抗震你出現共情疲勞了嗎)3

四、預防共情疲勞,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共情疲勞對個體身心影響巨大,在疫情背景下,預防共情疲勞的産生刻不容緩。

1、規律作息:擁有足夠睡眠、按時吃飯、鍛煉、保證營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有利于身體内激素的平衡,進而擁有良好的心态和積極面對生活。

2、提高自我認知:具有較高共情的個體,會有更多的共情發生,需要調動自身更高的情緒認知和調節能力,體現出更高的心理适應性才能有效應對共情疲倦。因此個體有必要探索自我認知的學習、學會心理減壓和情緒調節。

3、培養愛好:如閱讀、繪畫、舞蹈、運動、廚藝等。個體在行動愛好中,将注意力從虛拟的網絡中轉向現實生活中,能夠有效将自我從負面信息中轉移出來,專注、充實當下生活。同時,在愛好中個體能夠找到自我的價值、提升自我。

4、正念訓練:衆多研究支持了此幹預方法,正念療訓練使得個體對人、事、物的覺察力和注意力等發生積極改變,改變其對外界刺激的行動模式,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抑制共情疲勞的産生。

抗疫新題(抗疫抗震你出現共情疲勞了嗎)4

寫在最後:

長達3年的疫情裡,可能我們最無法了解的就是明天,疫情還是地震,生活中難免發生各種令人悲傷的事件。我們對正處于災害中的同胞感到同情,共情能力是一種珍貴的能力,讓人與人的心連在一起,但保持自我的獨立意識,将他們留給最重要的人,停止消耗内力,這也是情緒管理的一種。

參考文獻

Figley, C. R. (2002). Compassion fatigue: Psychotherapists' chronic lack of self car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8(11), 1433-1441.

來源: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作者:方歡 周天梅;排版:唐姗姗;審核:貢喆 向楠楠 藍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