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瑞典語:Nobelpriset i litteratur,英語: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是1895年按照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5個獎項之一,由瑞典學院每年頒發給在文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根據諾貝爾的遺願,該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瑞典學院選出五人委員會來評選當年獲獎者。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于1901年頒給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每位獲獎者都會得到一塊獎牌,一份獲獎證書,以及一筆不菲的獎金,獎金的數額每年會有變化。1901年普呂多姆得到的獎金為150,782瑞典克朗,相當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該獎每年于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以隆重的儀式在斯德哥爾摩頒發。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1901
蘇利.普呂多姆
勒内-弗朗索瓦-阿蒙·蘇利·普呂多姆(René-Fran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國詩人,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普呂多姆早年學習理科,後轉向文學。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争議,一般認為,列夫·托爾斯泰、易蔔生或者是左拉都比其更有資格問鼎首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諾貝爾本人對于現實主義的偏見和對于理想主義的偏愛使得普呂多姆出人意料地壓倒了這些大師而獲得了新創的這一大獎。
代表作:抒情詩集《孤獨》、《徒然的柔情》和哲理詩集《命運》、《正義》、《幸福》。
1902
特奧多爾.蒙森
克裡斯蒂安·馬蒂亞斯·特奧多爾·蒙森(德語: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曆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蒙森早年在基爾大學攻讀法律和語言學,一八四二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大學教授曆史,對古代史,特别是羅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關于羅馬曆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議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響。
代表作:《羅馬史》
1903
馬丁努斯.比昂松
比約恩斯徹納·馬丁努斯·比昂松(挪威語:Bjrnstjerne Martinus Bjrnson,1832年12月8日-1910年4月26日),挪威作家,19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比約恩松與亨裡克·易蔔生、約納斯·李和亞曆山大·謝朗并稱挪威“四大作家”。比約恩松還是挪威國歌的詞作者。
代表作:鄉村小說《陽光之山》、《阿恩尼》、《快樂的男孩》、《漁家女》。 曆史戲劇《斯威爾國王》、《西夏德國王》、《超出人力之外》、《破産》、《報紙主編》、《挑戰的力量》。
1904
何塞.埃切加賴
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
何塞·埃切加賴(José Echegaray,1832年4月19日-1916年9月4日),出生于馬德裡。西班牙土木工程師、數學家、政治家,他是19世紀末期西班牙最傑出的劇作家。他與法國詩人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一起獲得了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西班牙人。
代表作:《偉大的牽線人》《瘋子與聖人》、《大帆船》、《瘋狂的上帝》、《唐璜之子》、《瑪麗亞納》。
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法語:Frédéric Mistral,1830年9月8日-1914年3月25日),法國詩人,曾帶領19世紀奧克語(普羅旺斯語)文學複興。他在1904年與何塞·埃切加賴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都德的好友,都德在年輕時代就結識了他,并為他寫了一篇名叫《詩人米斯特拉爾》的散文,收在《磨坊信劄》之中。
代表作:《普羅旺斯》《黃金島》《金黃色的百合花》《米赫爾》《羅納河之歌》。
1905
亨利克.顯克微支
亨利克·亞當·亞曆山大·皮烏斯·顯克微支(Henryk Adam Aleksander Pius Sienkiewicz,1846年5月5日-1916年11月15日),波蘭作家。主要作品有曆史小說衛國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及《星火燎原》,主要反映的是17世紀時波蘭人民反抗外國入侵的故事。由于“他史詩一般的作品表現出的卓越成就”,獲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以長篇小說創作的卓越成就獲取諾貝爾文學獎的人。20世紀初時,魯迅、周作人等人就開始将顯克微支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如今他的大部分長篇小說和部分中、短篇小說都有中文版本。
代表作:曆史小說衛國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及《星火燎原》。《十字軍騎士》、《你往何處去/暴君焚城錄》、《在沙漠與荒野中》
1906
焦蘇埃.卡爾杜奇
焦蘇埃·卡爾杜奇(意大利語: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詩人、教師,19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個獲得該獎項的意大利人,被稱為19世紀意大利詩歌的頂峰。
代表作:《Rime Nuove》和《野蠻頌歌》
1907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蔔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蔔林(英語: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0日-1936年1月18日,又譯吉普林或盧亞德·吉蔔齡),生于印度孟買,英國作家及詩人。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也被視為英國19世紀日不落國的帝國文學代表作家,吉蔔林的作品在20世紀初的世界文壇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本人也在190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42歲)。
代表作:兒童故事《叢林奇譚》印度偵探小說《基姆》 詩集《營房謠》。
1908
魯道爾夫.歐肯
倭铿(德語:Rudolf Christoph Eucken,又譯魯道夫·克裡斯托夫·奧伊肯,1846年1月5日-1926年9月15日),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19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倭铿的哲學思想着重精神價值,認為使人成為人的,是精神人格,人憑精神獲得升華。精神的本質在于從生命環境和沖動中獲得解放,獲得自由。作家努力的目标是為統一支離破碎的思想界提示堅實的基礎。
代表作:《亞裡士多德的研究方法》、《現代藝術概念》、《哲學術語史》、《精神生活的統一》、《宗教與生活》、《社會主義分析》。
1909
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奧蒂莉亞·洛維薩·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f,瑞典語:[slma lɑɡ(r)lv] (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作家與教師。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代表作:童話小說《騎鵝旅行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