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男女越來越多,你覺得離婚對社會有哪些影響#
我們都知道,“婚姻自由”意味着旁人無權幹涉一個人的婚姻選擇權,即,每個人都有權自我決定和誰結婚。不過,這隻是“婚姻自由”的前半部分解釋,婚姻有結婚,必然就存在離婚,完整的“婚姻自由”解讀,因此還包括——離婚自由,即無法繼續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可以自由合法離婚。
合法的,從任何角度說,它都不應該是社會的“負效應”。
但是有人關心一個話題,離婚男女越來越多,會不會對社會産生“負面”影響?比如,會不會動搖人們對婚姻“專一、永久”的信念;會不會讓人們覺得,婚姻隻需“曾經擁有”,而不必非得“有始有終”等等,諸如此類的杞人憂天。
人類從猿變成人後,相繼經曆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從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從族群承認的契約婚姻,到法律蓋戳的法定夫妻,結婚和離婚始終是一對雙胞胎。遙遠的舊時代沒有離婚證,休妻要寫“休書”,現代人離婚,主要形式有“協議離婚”和“起訴離婚”兩種,而離婚證,就是合法解除夫妻關系的官證。
社會鼓勵人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不是更鼓勵人們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家庭生活質量包括物質上的豐足和精神上的愉悅,那麼,一對夫妻由于種種原因過不下去了,兩人隻要不存在家暴、脅迫、被離婚,而是都自願同意離婚各自另尋佳偶,就這麼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離婚男女,他們/她們有多大能量能影響到社會層面?
怕離婚像感冒似的傳染他人?要是對結婚對象和自己沒點信心,那不如當個快樂的單身狗,再說了,成年人對婚姻生活的認知,大多數來自于沉浸式體驗,結婚時不一定想到以後有可能離婚,但婚後生活是可以讓人體驗出婚姻的質量高低優劣。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這不是我想象的生活,繼續還是離婚,這樣的選擇在不同時期都可能出現。
而對于外人,一對看起來不錯的夫妻離婚了,頂多就是唏噓一下,哎呀,挺般配的夫妻怎麼離婚了?誰也不會照貓畫虎拿自己的婚姻去“模仿”,這不像燒制一盤紅燒肉,鄰家的毛氏紅燒肉比自己做的上海紅燒肉好吃,上門請教,回家也炮制一盤。說白了,每個人都明白,離婚夫妻有他們離婚的理由,自己的婚姻能不能長久下去,一看自己,二看老婆或丈夫。這不是潮流,沒人趕這時髦。
結婚、離婚、再婚,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一盤餃子不差這一頭蒜。
離婚的夫妻仍然還是社會财富的制造者,也是社會齒輪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具備反向制動或是逆水行舟的反作用力,既不會向社會輸出“負效應”,也不會給身邊的人制造麻煩,或是充當“反面”教材。擔心越來越多的離婚男女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是不是杞人憂天?
喜歡,勞駕點贊收藏轉發分享,歡迎留言指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