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還在。
詩人王維筆下的這句詩,也許還有某種哲學意味。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時節,姹紫嫣紅開遍是春天的标志。草木有榮必有枯,花開必有花謝落,這是自然規律,不因人的意志而變化。
花開讓人喜,花落常讓人傷感,“無可奈何花落去”是人之常情。
但是繪畫,讓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戰勝了“春去花落”的自然規律,幫助人類留存了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在花落之後,在造型和顔色上依然重現往日的美好。
大自然中春天過去了,這個時節開的花就落了,這與“春去花還在”是一種悖離。
當然這裡的“還在”與自然之花有某種程度的差異。繪畫藝術無法保留大自然中花朵的芬芳之香,盡管在嗅覺上無法與自然之花相比,不過在視覺上可以媲美了。
王維看畫中之花的時間,按照邏輯推斷,不是春天。
春已過,不過花還在。這一刻,人類巧奪天工創造的藝術之美與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之美,在詩人王維的眼中和心中熠熠生輝,且交相輝映。
王維不僅發現了兩者的異曲同工之處,更是發現了悖離之感産生的錯覺之美。詩人之眼,真不是普通材料做的。
“春去花還在”,暗含着人類藝術的重要價值之一“留存和記憶”。
春,作時間講。花,作時間裡的事物講。随着春天離開人間,與之相應的是“這個時節特定的事物也随之而去”,人們無法在現實中看到了。這時就有了藝術的必要,也許這是人類發展藝術的重要動力之一。
很多曆史局勢、現象,随着時間的流逝,都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但是人類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人類藝術作品将其做了一定程度的保留,後來人通過讀書、看畫等就能對曆史中的事物産生一定的了解,這是藝術欣賞的價值之一。
比如我們通過吳敬梓的《範進中舉》,可以清楚地了解科舉對古代知識分子産生的人生影響,以及科舉對普通百姓産生的影響。
随着時間的推移,科舉已經消失了,好比“春去花落”,不過《範進中舉》這篇文章,卻使今天的讀者仿佛可以穿越時間之河,身臨其境地回到古代社會,看到科舉對于民間百姓産生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講,《範進中舉》這一人類藝術産生了“春去花還在”的效果。
這是人類藝術的留存和記憶的價值所在。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唐詩了解到“普通百姓在唐朝的生活狀況”。
《賣炭翁》、《石壕吏》、《蠶婦》、《憫農》、《買花》等窺一斑而知全豹地認識到“一個普通唐朝百姓的生活”。
盡管唐朝已經消失在曆史的天空中,但這些詩歌将當時的一些面貌保存了下來,這也許可以稱之為另一種形式的“春去花還在”吧。
詩詞藝術,微塵中有大千,刹那中有千古,說的真不錯。
春去花還在,就是這句話的應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