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解州曆史故事

解州曆史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8:14:58

運城日報 黃河晨報 運城新聞網 官方發布平台

□闫愛武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為世界武廟之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解州關帝廟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内懸挂有康熙禦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禦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後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關聖文化建築群”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但是,多少年來,被當地人讀作的解州關帝廟(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外地人卻認為是解州關帝廟(xie zhōu guān dì miào),甚至連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也把解州(hài zhōu)讀作解州(xie zhōu),我們的導遊也常常讀作解州(xie zhōu)。那麼到底應該讀作什麼呢?這裡筆者想與大家就此問題進行探讨,回答一下:正确的讀法是,解州(hài zhōu)。這個讀法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證實。

《廣韻》中的标注

《廣韻》是中國現存的一部重要韻書,是我國北宋時代官修的一部韻書,是我國宋以前的韻的集大成者。在《廣韻》中運用的注音方式是“反切法”,也就是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号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緩,胡管切。《廣韻》裡“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字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 uan)。又如:哀,烏開切,等。而《廣韻》中是這樣記載“解”字的四種讀法:1、解,胡買切,蟹小韻。匣母,蟹韻,二等,開口。2、解,佳買切,解小韻。見母,蟹韻,二等,開口。3、解,古隘切,懈小韻。見母,卦韻,二等,開口。4、解,胡懈切,邂小韻。匣母,卦韻,二等,開口。

這四種讀音分别是:hai(海),jie(姐),gai(改),xie(謝),這裡很明确地說明了有hai(海)的讀音。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第三種gai(改)的讀音和意思,至今在當地的方言中還存在,如“解開”當地人就讀做“改開”。

《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未錄之原因

接替古代反切法的注音方式的,是現代漢語拼音注音方法。1963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審訂了某些異讀字的讀音。在這個初稿中就有說明:

第一條中,本表所審,主要是普通話有異讀的詞和有異讀的作為“語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義字的全部讀音和全部義項,與字典、詞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種義項和讀音,而本表僅列出原有異讀的八條詞語,分列于hè和huo兩種讀音之下(有多種讀音,較常見的在前);其餘無異讀的音、義均不涉及。

第六條中,有些字的幾種讀音中某音用處較窄,另音用處甚寬,則注“除××(較少的詞)念乙音外,其他都念甲音”,以避免列舉詞條繁而未盡、挂一漏萬的缺點。例如:“結”字下注“除‘~了個果子’‘開花~果’‘~巴’‘~實’念jiē之外,其它都念jié”。

第九條中,除因第二、六、七各條說明中所舉原因而删略的詞條之外,本表又删汰了部分詞條。主要原因是:1.現已無異讀(如“隊伍”、“理會”);2.罕用詞語(如“表分”、“仔密”);3.方言土音(如“歸裡包堆〔zuī〕”“告送〔song〕”);4.不常用的文言詞語(如“刍荛”“氍毹”);5.音變現象(如“毛毛騰騰〔tēngtēng〕”);6.重複累贅(如原表“色”字的有關詞語分列達23條之多)。删汰條目不再編入。

第十條中,人名、地名的異讀審訂,除原表已涉及的少量詞條外,留待以後再審。

在這個審音總表初稿中明确說明,并不是全部的注音都會有标注,有些不常用的讀音和義項就不涉及了,也就是不寫出來了,但并不是說這些讀音就不存在了。

解州(hài zhōu)的讀音,也是隻有在運城解州這一個地域讀音,自然不屬于《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的标注範圍之内,所以不能夠認為這個讀音就不存在了。

“名從主人”的國際慣例

在古代詩文中,表示古代姓名、地名詞語的讀音,其規範的學理上的依據不同于一般名詞和成語的規範原則,是“名從主人”,這也是一個具有國際普遍性的原則,是指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此原則出于《榖梁傳·桓公二年》:“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

“名從主人”也是一種國際慣例,即确認領土主權時,地名往往是确認領土主權歸屬的一個重要标志。

也就是說,不論是古代傳承還是國際慣例,地名的讀音都是以當地讀音為準,自然我們解州的讀音也隻能是讀作解州(hài zhōu)了。

乾隆版《解州志》裡對地名的解釋

衆所周知,“解”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地名。《廣韻》:“解,亦姓。唐叔虞(之子)食采于解,今解縣也。”唐叔虞為周武王之子,這說明在西周初年甚或更早的夏商時代,河東就有了“解”這個地名。而關于地名“解”的起源,清乾隆版《解州志》有三種說法:

解梁故城,在州西六十裡。左氏:晉惠公賂秦,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杜注:即今河東解縣地。按,顔師古注:解音蟹或曰解,以蚩尤體解名。或曰州治古行迎薰閣。鹽池内傳有舜彈琴處,蓋取解阜意。或曰:三門未鑿,地皆水,号渤懈,水去多澤梁,故曰“解梁”。渤懈,海别枝也,衆水所歸也。解東有鹽池,當黃河曲處。有奧衍一區,天産瑞花,舊名海眼。

在古人的眼裡,解梁城就是在一片像大海一樣的汪洋中間的一隻眼睛,周邊有鹽池、伍姓湖、涑水河等這樣的大水包圍,這就是“解州”“解縣”“解池”讀作hài(亥)音的由來。

需要說明的是,最初“解”的讀音是“海”,後來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變成了“亥”,聲調發生了變化,目前在當地有“海”和“亥”兩種讀音。

所以,運城解州關帝廟的讀音不論是從古代讀音、國際慣例,還是到名稱的實際意義,都毫無疑問地讀作:解州(hài zhōu)。

實際上,人名、地名的讀音問題非常複雜,既牽涉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問題,也有曆史與現實的關系問題,更有“習非成是(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的問題,并非一個“名從主人”的原則就可輕易解決得了的。

同時,解州(hài zhōu)的讀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讀音問題,這個解州(hài zhōu)還與世界鹽業史的發源地——運城鹽池的關系密不可分,是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見證符号,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活化石。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河東人,特别是一名河東文化工作者,應該“坐不改姓”,守土有責,将解州(hài zhōu)的正确讀法傳揚出去。

如果您覺得資訊不錯,請别吝惜在左下角點個贊哦~ 如果你需要新聞爆料或者投稿,可以添加QQ号:1969503047版權說明本公衆微信之發布内容歡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其他微信公衆平台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者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運城新聞網;微信号 sxycxww” 字樣。違者将依法追究責任。如有認為本公衆微信内容發生侵權,請電聯0359-2233273。本期責編:張軍娜

解州曆史故事(咬文嚼字關公故裡解州為何應讀)1

sxycxww 歡迎從右上角功能按鈕轉發、分享給你的好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運城新聞網了解更多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