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熱量是健身人群最常用的飲食手段之一了。它雖然有着比較耗時間的學習過程,但是在熟練掌握以後,可以讓你對于自己的身體更加了解,也更方便量化管理飲食内容。
熱量計算聽起來雖然簡單,但是要正确實行可并不容易。你一定見過有人抱怨過:
我一天隻吃800大卡,體重還是越來越高……
我每天吃10000大卡,就是增不了肌!
如果你對于營養學有一些常識的話,就會知道:這并不是他們打破了能量守恒的熱力學定律。這是因為,大部分人其實并不會算熱量。
比如,不少科學研究都揭示了這一現象:比如研究中就發現,不同人群(正常體重vs超重,沒有減脂意向vs正在減脂)對于同樣食物的熱量估算,可能差了接近1000大卡之多(從多估算280大卡,到少估算702大卡的都有)。
針對肥胖人群的研究也指出,對于不同食物的熱量估算,錯誤可能從個位數百分比到61%之高不等。
不過,光告訴你算熱量并不那麼簡單,并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接下來,我會列出4個最常見的計算熱量的錯誤,希望能幫你在健身之路上少踩一些雷。
1、生重?熟重?别再傻傻分不清
食物到底應該在烹饪前還是烹饪後稱重?絕大部分情況下,答案都是:烹饪前。
除了少量無法在烹饪前進行稱重的食物,比如超市賣的成品菜,或者辣條一類的加工食品以外(如果是按照國家規範标準生産的食品,包裝袋上都應該有相應的熱量數值),所有的食物,隻要有可能,都最好在烹饪前稱重,以保證精确性。
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水分變化會非常大,以至于在烹饪前和烹饪後的重量很不一樣。拿健身人群最愛的雞胸肉來舉個例子:
100克去皮生雞胸的熱量,大約是110大卡左右。
在将雞胸肉制成肉幹的過程中,不考慮調料額外帶來的熱量,100克雞胸可能會縮水成50克雞肉幹,那麼熱量就變成了220大卡/100克。在這個情況下,它的
熱量密度增加了100%,營養成分卻沒有什麼顯著變化
。
而一些本身含水量很少的食物,比如幹面條,意面,大米等等,都會在烹饪後吸水而變重。
比方說,生米的熱量大約是350大卡/100克,而在被做成米飯之後,它的熱量就降到了大約120大卡/100克。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熱量密度降低了60-70%,營養成分卻基本不變。
當然,稱熟重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誤差會非常大,因為你沒法保證每次烹饪的時間、溫度、食物吸收或者失去的水分都是一模一樣的。比如同樣是米,糙米就比精米吸收的水分要少很多,熟重造成的誤差也會更大。
2、請看清單位,廚房秤是你的好夥伴
同樣是在加工、烹饪前進行稱重,不同的單位,還有不同的講究。
比如,超市裡賣的很多零食,會使用1份(1 serving)來作為熱量單位,比如下圖這份薯片,标出的熱量就是619千焦(149大卡)每份,而每份的重量隻有30克:
如果不留神,很容易以為這整包的薯片熱量隻有149大卡,而一般超市裡賣的薯片,基本1大包裡都含有3-4份,也就是400-600大卡的熱量。這麼一錯,就直接少記錄了65-75%的熱量,也難怪很多人覺得自己「吃的不多」卻瘦不下來了。
另一個容易出誤差的方式,是使用體積測量。在很多食譜中,你可能會看到使用「杯(Cup)」作為熱量單位,比如下圖中的燕麥片,标記的是140大卡/半杯(39克):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用體積測量的方式,其實誤差非常大。如果你換一個杯子來測量同樣「半杯」燕麥,重量可能會在30-50克之間浮動不等。
這是因為,一來量杯的生産流程并沒有什麼規範,不同杯子的形狀不會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食物的形狀,對于它的體積有着巨大的影響。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一個放滿石頭的杯子,還能繼續盛下沙子和水的雞湯,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同樣是草莓,如果你把草莓直接用杯子稱量,可能「1杯」草莓隻有10個左右;如果你把草莓切片,1杯草莓就變成了12-15個;如果你把草莓榨汁,1杯草莓可能變成了20個。
這樣做,誤差可能會達到100%之多。
所以,最精确的方式, 是統一使用重量作為單位來稱重:知道某種食物每100克的熱量之後,再用廚房秤稱量你食用的量,進行簡單計算就可以了。不要依賴什麼每份、每杯、每塊、每個……的單位,因為它們的誤差都會非常大。
3、别對估測太自信,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
首先,如果你實在太懶,連廚房秤都不想用的話,最好還是放棄計算熱量吧,因為除非有着多年的經驗,目測熱量是不可能準确的。尤其是外食的時候,多加一勺橄榄油、一份芝士、用脂肪含量更高的肉、用大一号的牛油果……從肉眼上根本就看不出任何區别,而結果可能相差數百大卡:
另外,還有常見的「就吃一點點」的零食,一不小心也會額外加入幾百大卡的熱量在你的飲食裡:
最後,如果你自己做飯的話,也不要忘記烹饪時使用的醬料和油脂,都是含有熱量的。
4、選擇性記錄,還不如完全不記
如果你對于飲食喜歡選擇性記錄,其實就又是在自己騙自己了。
比如,有些人喜歡在工作學習的休息時間,吃把堅果一類的小零食,覺得沒有什麼熱量,就懶得記了。結果,吃完一把還想吃下一把,一直吃了一整餐的份量,自己還沒查覺。
如果說上面這種方法隻會造成一定誤差的話,那以下這種做法,則可能完全把計算熱量的效果毀于一旦了。
相信很多人都會在工作日吃的稍微清淡一點,然後在周末休息的時候下下館子,或者稍微放縱一下。這樣做并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不管是增肌還是減脂,都需要看一定時期内的平均熱量,而不是單獨某天或者某幾天的熱量攝入。
不過,如果你選擇忽略那幾天放縱日的熱量記錄,而隻記錄自己吃得健康的那幾天,就會出問題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周1到周5,每天采用半節食的狀态,隻吃連基礎代謝都不到的800大卡,然後在周末暴飲暴食,每天攝入5000大卡,那麼你一周的總攝入就達到了14000大卡,平均到每天就是大約2000大卡。
但是,如果你選擇性忽略周末的熱量記錄的話,你就會發現:我怎麼每天隻吃800大卡,還不瘦?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詳細追蹤每一天的熱量攝入,就可以有充足的證據打臉了。比如研究找到了一群抱怨自己喝水都胖的超重人群,他們聲稱自己每天的平均熱量攝入隻有1028±48大卡,結果體重仍然高居不下。
于是,研究人員在連續14天的實驗期間内,詳細追蹤了他們每個人的每日飲食,結果發現,他們的真正日均熱量攝入,達到了2081±522大卡。
也就是說,他們的實際攝入,比自己以為的多了100%。
更誇張的是,可能因為有研究人員在看着,他們在實驗期間的日均攝入,其實比平常要少了很多。而這些志願者的每日平均消耗,則達到了2400大卡。
也就是說,在算熱量這件事情上不騙自己之後,他們從每天1000大卡,多吃到2000大卡,還能繼續瘦。
希望本文能夠幫你掃清健身路上一些可能自己很難意識到的小問題。計算熱量這件事兒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可是需要注意不少細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