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的創生都是有根源的。度學的理論來源概況起來有五個方面:一是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古典哲學;二是源自西方哲學;三是源自唯物辯證法;四是源自對宇宙自然運動變化規律的本質性、本源性認識;五是源自對人類的曆史及現實生活實踐正反經驗的總結。我把這些進行融合、萃取,抽出它們共同的本質或者叫結晶體,我稱之為“度”。下面我做個概述:
第一、度學理論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古典哲學
在中國曆史上,人們對“度”有多種解讀。第一、法度。《說文解字》說:“度,法制也”;《左傳•昭公四年》說:“度不可改”。第二、尺度。《虞書》說:“同律度量衡”;《孟子》說:“度然後知長短”;《韓非子》說:“吾忘持度”。第三、限度。漢•賈誼《論積貯疏》說:“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第四、氣度,器度。《戰國策•燕策》說:“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第五、心意及考慮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說:“以小舟涉鲸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第六、過程。《楚辭》說:“年忽忽而日度”;《漢書•王莽傳》說:“度百裡之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說:“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王之渙《涼州詞》中說:“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等。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更多把“度”概況為“中”“和”“平衡”,他們以此為國家社會的政治治理秩序、人們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把握好各種關系之度的一系列方法智慧。如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無為而不無為”“知其白,守其黑”。孔子提出“中庸”“仁、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提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韓非子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黃帝内經·素問》提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些講的都是度的把握問題。
可以說,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範疇。
第二、度學理論源自西方哲學
西方的哲學家更多把“度”理解為尺度、平衡。黑格爾稱“度”為“尺度”。他認為凡是過度的東西,就會歸結為另一極端,即降低到烏有。他說,尺度固然是外在的方式,是較多或較少,但是,它也同時是自身反思的,它不僅僅是漠不相關的外在的規定性,而且是自在之有的規定性。所以尺度具有真理性,許多民族把尺度當作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來尊敬。愛因斯坦說,度是由物體(事件)形成的,沒有物體就沒有量度、張度。反之亦然,沒有量度、張度,也就沒有物體(事件)。個體和整體平衡的理論是尼采非常重要的觀點。他認為在個體與整體之間有着一個對平衡永恒的需求,個性的概念對人類有着很高的價值,但同時必須成為集體的一分子并與之共鳴。尼采相信平衡本質上是為了享有生活的真正含義。斯賓塞認為,動态平衡的建立是每一種凝聚物進化的最後狀态。他說,人類的靈魂與環境必将變得和諧,而進化必将達到最完美與最完整的幸福的終極。馬克思在闡述供求平衡理論時指出,在社會經濟運行發展過程中,供求平衡首先表現為供求雙方在使用價值量和市場價值量上的一緻性。在社會供給與需求之間,有一個内在比例關系,這就是,“在需求方面,有一定的社會需求,而在供給方面,則有不同生産部門的一定量的社會生産相适應。”他還指出,供求平衡表現為有支付能力保障的平衡。
第三、度學理論源自唯物辯證法
從根本意義上說,唯物辯證法核心講的就是度,講認識萬物、解決矛盾問題需要把握的“度”究竟是什麼以及如何把握。唯物辯證法認為世上萬物都處于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之中,而普遍聯系的本質和運動發展的深刻原因是矛盾着的雙方或多方既對立又統一。唯物辯證法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主觀和客觀對立統一的基礎,脫離實踐必然會導緻主客觀背離,産生主觀主義。唯物辯證法主張人們在看待事物、分析矛盾、解決問題時,應當從事物的普遍聯系和運動與變化中把握事物,防止孤立地、靜止地、僵化地考察事物。唯物辯證法主張實踐第一,用實踐檢驗認識,用實踐推動發展;主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可以說,唯物辯證法提出的普遍聯系法、矛盾分析法、質量互變法、正反相濟法、實踐檢驗法、系統統一法等為人們科學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解決各種矛盾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度方法、度智慧。
第四、度學理論源自對宇宙自然運動變化規律的本質性、本源性認識
什麼是本質、本源?就是一切表象背後的根本構成,就是引起一切變化背後的根本原因。比如,我們用肉眼看到天上的月亮隻有一個,但這個月亮投射到大海、湖泊、池塘、河溝等所呈現的狀态都不一樣,叫千月不等。但是,我們用手指指向天空時,就會明白這些“千月不等”的月亮背後其實根源就隻有一個,就是天上的那個月亮。再比如,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幸福?什麼是道德的基礎?答案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真正的道德基礎是平衡,平衡對一切具有普遍意義。我們度觀宇宙、度觀自然、度觀社會、度觀每個生命個體,就會發現盡管萬法雖殊,萬律不同,但各歸根源。我把這個根源叫“度”,美其名曰“萬物唯度”,這是宇宙萬物創生、運動、變化的統一律。度體現着宇宙萬物之道,度體現着人間萬事之理,度體現着萬物之間的和合與平衡關系,度的本質是動态平衡。宇宙自然存在動态平衡,這是度學的第一原理。宇宙自然界萬物都處在動态之度中,因動态之度的鍊接而形成動态大平衡系統。宇宙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本質是受動态之度的驅使而達成的動态平衡。
第五、度學理論源自對人類的曆史及現實生活實踐正反經驗的總結
總結人類以往的曆史,人類不斷加深對自我之度、對自然界萬物之度的認識,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創新進步。但是,人類對自我之度、對自然界萬物之度的認識還遠沒有進入清醒的自覺的系統狀态,往往處于無度、過度、失度狀态,導緻人類自身、人類與自然界萬物之間的關系時常處于失衡狀态。當今世界,諸如氣候變化、生态環境破壞、戰争沖突、傳染病、恐怖主義、糧食、能源等問題、危機頻發,人類正處在十字路口。就我們人的個體生命狀态而言,大多數人很難斷定自己對度的認識把握是清醒的自覺的系統的,很難斷定自己處在善始又善終的動态平衡狀态,亦或稱心如意的幸福狀态。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遇到複雜矛盾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我們并沒有把對度的認識把握上升到探尋生命真正意義的根本性、決定性的高度。人世間的各種悲情因為我們在内心深處缺失應有之度而呈現無限循環往複式萌發。心中無度是我們人類陷入以自我為敵、以自然界為敵的怪圈的一個主因,是我們人類追求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幸福與生命平衡的最大精神價值障礙。我們應當反思:人類社會所走的既往之路是合乎度的嗎?我們窮極一生所追求的一切是合乎度的嗎?為着生命的真義,為着人生的幸福,為着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人類社會該到了進行整體反思、找回失去的“度”進而回到合乎度的發展軌道上的時候了。
(作者度學創立者李雲飛,号度知。代表作有度學專著:《度:1 1=1》、《度家·度語》、《度學》、《度經》、《老子與度:<道德經>度學解析》;書法專著《度風竹韻:度知度體書法字庫》、《度體書法教程》、《度學句典》、《度知墨迹》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