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三語文課文懷疑與學問寫作提綱

初三語文課文懷疑與學問寫作提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22:33:41

初三語文課文懷疑與學問寫作提綱(九年級上冊17懷疑與學問)1

九年級上

17 懷疑與學問

文 | 顧颉剛

[批注]題目是并列短語。但根據課文旨意,“懷疑”與“學問”并不是可以互換位置的并列關系,而是隐含着條件關系。即:懷疑是學問的基礎;隻有具備了懷疑精神,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學問。不少議論文的題目都用了并列短語,但仔細分析,并列的兩個詞語或短語,有着複雜的關系。如《想和做》《最苦與最樂》《敬業與樂業》。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批注]作者引用的是宋代兩位理學大家的話(有必要讓學生記住這兩位大儒的名字、了解他們的重要地位)。中國學術史上明顯出現“懷疑”精神,或許始于宋代。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批注]教學中可以設問:作者接連引用兩位宋儒的話,是否重複或雷同? 參考答案:文章開篇連用兩位大儒的話,可謂先聲奪人,給人印象深刻。同時表明:重視懷疑精神,不是某一個人的思想,而是學術界的共識和強調。 我們還可以精細地分辨:程頤的話強調“會疑”,張載的話強調“須疑”,從邏輯上看,是否應該先說“須疑”(态度)再說“會疑”(方法)呢?另外,張載早于程頤,為何不按照時間順序引言?也許,作者引用這兩句話,純屬信手拈來,沒有那麼多細緻的考慮,隻是根據兩句引言的長短排序。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别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批注]注意作者此文寫作的時間,正是四十年代戰亂時期,所舉例子自然貼近時人的生活感受。 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别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隻有靠自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隻能靠别人的傳說了。[批注]作者的運思何其嚴謹!開頭先說“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接着說事實根據的兩種來源,再說“不能親眼看見、親自觀察”的無奈條件下,隻好“靠傳說”,于是引出下文“對于傳說的話”需要“懷疑的精神”。

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随随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批注]這句話點明了中心論點。不随便輕信的态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批注]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傳說,從曆史和自然兩方面舉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批注]這段話,從上文的“對于傳說的話”遞進到“對于一本書、一種學問”。提問學生:傳說和學說有什麼不同?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僞去妄的必須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批注]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由分論點1轉到分論點2。對于别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做治學。隻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批注]戴震和笛卡兒的例子,一中一西,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他的哲學就建立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态度,[批注]“流俗傳說”與“過去學者的學說”,構成遞進關系,也就是分論點1到分論點2的遞進。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批注]四個“常常”,又是遞進關系。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産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批注]三個“新”字短語,從科學、哲學、藝術三個方面論述。連同上句和下句,看看作者不避重複地寫了幾個“新”?朗讀這三句話,注意讀出“新”的重音,讀出遞進的層次感。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滞,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一.字音字形(抄寫5遍,拼音也是5遍)

1.颉(jié)

2.頤(yí)

3.譬如(pì)

4.兇險

5.視察

6.輕信

7.腐草為螢(yíng)

8.虛妄(wàng)

9.不攻自破

10.辨别是非

11.盲從

1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3.辨僞去妄(wěi)

14.折扣(zhé)

15.懶惰

16.塾師(shú)

17.流俗

18.墨守

19.停滞(zhì)

20.伏羲(xī)

21.颛顼(zhuān xū)

22.帝喾(kù)

二.詞語釋義(抄寫1遍)

1.譬如:比如。

2.腐草為螢:語出《禮記·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為螢火蟲。

3.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指一些不着邊際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4.不攻自破:無須攻擊,自己就會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攻擊。

5.辨别是非: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疑惑就放棄個人的獨特見解,也不要因個人好惡固執已見忽視别人的忠實良言。

6.盲從:不問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從。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出自《孟子·盡心下》。

8.辨僞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9.流俗:社會上流行的風氣、習慣(多含貶義)。

10.墨守:固執保守,不思進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