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一場集體的追思。
在節前,我們收集了一些讀者朋友的清明記憶。有的人想起小時候聽着爆竹聲飛奔上山領糖果的樣子,有的人帶了五歲的兒子一同祭拜祖墳中的爺爺,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有的人懷念起離去的至親之人,用九篇文字紀念,有的人想起了更多故人,長輩,朋友,鄰居,同事,其中大多數沒來得及告别;有的人回不去故鄉,思念起故鄉的艾葉果,裡面有淡淡的田野花草的香味,有的人則回到了家鄉踏雪尋青,期待山中的親人,在春風中重生。把對過去的追憶就留在清明節裡。春光正好,我們繼續向前。
故鄉在飄雨
尹育武
南方的雨飄了一些日子,故鄉也在飄雨。在夢裡,我回到故鄉,回到故鄉的山野。故鄉的山野,有山花爛漫,有靜靜的叢林,有無數鳥兒鳴叫。
想起故鄉的清明節。天空飄着小雨,每家每戶去山上掃墓,提着竹籃子,裡面放着一些齋飯,放着一些紙錢,我們拿着鋤頭,鐮刀,一路牽着孩子,向山上的墳墓行走。如果早春的樹枝長得太密了,我們會清理一些。如果田間小路不好走,我們修整小路。走到了墳墓邊,清理一些墓邊的樹枝和雜草,把墓邊打掃幹淨,然後燒些紙錢,祭奠一會,向逝去的親人磕頭。
我的母親已經離世十三年了,今年的清明節,我未能回家,未能回到母親的墳墓邊,再和母親說說話,或是看看母親的遺像。想想母親操勞的一生,心裡就很内疚。清明節,想着故鄉的親人去掃墓,想着山野裡的青煙升起,想着那些骨肉相依的往事。
老家有個習俗,每年都要修整一下祖墳,特别是遠一些的墳墓,都要修理。我時常看到一些在外過得很風光的人,總要回家修理一些祖墳,很讓人敬慕。老家是我們的根,祖宗是我們心中難舍的牽挂,一輩子的想念。
清明節也适合踏青。春天了,萬物複蘇,故鄉好多果樹已經開花結果。在清明節那一天,可以去采艾葉,和着米粉做艾葉果,做成的艾葉果很清甜,有些淡淡的田野花草的香味,有益腸胃。
小孩子一聽到山上有爆竹聲都會循聲飛奔而去
李可西²⁰²²
每年清明都回家 ,除了祭祖,還會幫家裡人一起春耕。但是今年卻怎麼也幫不上忙,因為疫情不得不暫停一切。
小時候每到清明,老媽都會蒸一個小蛋糕拜祭先人,我們因此也能大快朵頤。小時候由于經濟條件限制并不曾有什麼零食,也就逢年過節有點水果糖瓜,到了清明祭祖的時候大人還會給小朋友分發糖果餅幹,老家土話叫“分土狗”。所以在清明前後,小孩子一聽到山上有爆竹聲都會循聲飛奔而去,一般都會滿載而歸。
燒紙放鞭炮,我覺得心有不安
天涯秋水
對于已經逝去的親人,心中有一份追思即可,不必非要燒紙放鞭炮,那樣既花了錢,還污染了空氣,更可能驚擾了地下安息的靈魂,我覺得心有不安。在祖墳前坐坐,三鞠躬,表達一下情感,親近一下大自然,這就夠了,不必再多。
過好每一天,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慰藉
夏熊飛
長沙疫情,清明節回不去老家。特殊時期,把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放在心裡。隻要沒有被遺忘,他們就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時空上的距離永遠無法阻隔這種愛與記憶。過好每一天,讓人生價值得以實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慰藉。
清明節那天,我懷念我的母親
仇士鵬
今年的清明節因為疫情不能回家,但該有的儀式感不能丢掉,我準備找出九篇懷念母親的文章,在清明節那天,組成一個九宮圖,發在朋友圈,在文字裡安放流離的思念與懷想。那一天或許會有細雨,也或許沒有,但是我一定能在風吹起的時候聞到淡淡的杏花香。
現在的我,隻有在文字裡才能看見母親溫柔的凝望,聽見那聲在炊煙裡拉長的呼喚。它們拉着童年的繩索,蹚過光陰的長河,在字裡行間一步步向我走來。
“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有過母親腳印的地方也都有我一層層的思念。
除了文字,再大的雪、再繁茂的草也無法将它們填滿。
有煙火處,就有血脈的傳承
貝塔
每逢清明節,我的腦子裡總會冒出很多熟悉的人,有長輩,有朋友,有鄰居,有同事……絕大多數是沒來得及告别的故人。幾多思念就有幾多哀愁,其實,總有一天我們還能在另一個地方再次相遇。
茔冢傳來切切蟲鳴,那是離别的聲音,冥紙化作袅袅炊煙,那是人間的煙火。有煙火處,就有血脈的傳承。生者尋根,葉落歸根,其實,清明節也是屬于我們的感恩節……感恩我們曾經的相遇,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電閃雷鳴;感恩我們曾經的相識,無論是志同道合還是天天擡杠;感恩我們曾經的相愛,無論是相見恨晚還是日久生情;感恩我們曾經的相殺,無論是反目成仇還是天生冤家……
我又想起了馬爾克斯的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詩歌·清明
陳建
墳頭比去年又矮了一些
來的人也大多如此
新鮮的酒菜和家常話
如奔赴一場筵席
我好好打扮
并向你隐瞞,一條河流
丢失了去向,再坦白
梅花正紅紅地落下
我的額頭三次撞疼了香灰
五歲的兒子懵懵懂懂,跟着我給爺爺作揖
周忠海
春光正好清明時,柳絮青冢寄哀思。今年清明節,我一如既往地選擇回家掃墓。清明節祭祀,我們農村有隆重的習俗,俗稱“挂青”,“清明挂向前”,意思是要在清明節前幾日祭祀。全家晚輩男丁齊聚老家祠堂,趕赴祖輩墳茔,奉供上齋飯、包子、豬肉、活魚、米酒等祭品,撫今追昔話清明,代代傳承,這是難以割舍的情感。
今年清明節,我家祖孫三代來到祖墳掃墓。五歲的兒子懵懵懂懂,跟着我在給長眠故土的爺爺作揖敬酒。這個熟悉的畫面,讓我不禁想起三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跟着父親上山祭祀,在耳濡目染中傳承尋根祭祖的文化習俗。
父母不是柱子,他們是餐桌
小米兒
清明祭祖,是最默契的聚會。早晨六點到了母親家,姐弟五個吃早飯,坐的坐,立的立,說的說,沉默的沉默,全憑習慣,一如小時候。這樣在一起的早餐時候已不多,爹去了,娘健在,恰逢清明時節,是我們早餐聚會的機緣。
想起小時候,夜深,圍着母親在土炕上等老爹扣響木門的鐵環。母親重複謎語:兄弟七八個,圍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謎底是蒜,大家已爛熟,但還讓我弟猜。
如今想來,父母不是柱子,他們是餐桌,人間煙火,濃淡都在桌上。清明的餐桌上,有對舊日親人的懷念,有濃濃親情的延續。
希望再過一次兒時的清明
陳玓玏
幼時的清明節,從不會遠行,在家跟着大人們祭酒肉、燒紙錢包、上山掃墓,哥哥姐姐們帶着我在山堆堆裡挖蕨菜、采山莓。山莓和蛇莓對小孩子來說,極易認錯,又聽說蛇莓有毒,生怕誤食了就一命嗚呼。也許是爺爺在保佑我們,我和姐姐從沒有碰過什麼蛇蟲鼠蟻,即使不在清明時,偶爾也會偷偷跑到山裡,摘幾顆山莓,用小碗蓋在爺爺墳前,再把從奶奶那兒偷來的白酒灑在小碗邊,學着大人們作揖,給爺爺絮叨。
希望明年的清明能回鄉祭祖,帶着新的家人們見見最親愛的外公、爺爺,感受血脈相連,感受生生不息,再去踏踏春,再去過一次兒時的清明。
居住在山中的親人,将在春風中重生
谷鋒&€
于中國人而言,其實一直都在回鄉的路上,但清明回鄉,意義就變得不一樣。讀大學時,一到清明小長假就往家裡跑,有時回來也無事。從城裡回到鄉鎮,看樹冒出新芽。前兩年清明節都有小雨,今年則下起了雪,雪融化時,正好踏青,還可以在山中采蕨苔,從食物中感受無限春光。而居住在山中的親人,将在春風中重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初審|唐嘉洋
複審|李玲
終審|黃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