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理解,補充一個比喻。
筆者一直講,科普的重點應該是講為什麼,而不是簡單粗暴講怎麼做。
因為,對隻講怎麼做,你根本沒法選擇相信誰的。
就這個問題來說,打個比喻:
釣魚愛好者往往會把釣到魚放在魚籠裡,然後養在水裡。搞海水網箱養殖的也一樣。
假設,你将一條魚放進一個4升容量的籠子裡,再把籠子放進一個45升容量的池子養着。
然後,你從籠子裡抽出4升水,魚會幹死嗎?
當然不會,因為籠子的水也僅僅是少了不到百分之10,而沒有被抽幹。
血液的水分跟整個體液的水也是籠子與池子的關系:水是最為自由的分子,随時順滲透壓梯度穿越身體裡的各種生物膜,維持各個隔室的滲透壓平衡。
雖然這種平衡需要一點時間,但是,非常快捷。
“睡前一杯水對健康有諸多好處”,這是一個普遍存在于人群,包括很多醫學專業人士中的巨大誤區。
除非有明顯的口渴,或者一天中的喝水總量遠遠低于應該喝的量,睡前,尤其是睡前1小時内盡量不要喝水。
因為,睡前喝水不僅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增加起夜的可能或次數,幹擾睡眠。
因此,對于睡眠原本不好,特别是有入睡障礙的人,和前列腺開始增生的50歲以上男性來說,尤其需要避免在臨睡前喝水。
睡前一杯水,對身體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雖然喝足夠的水對于健康很重要。
但是,每天需要喝水的總量有一個非常寬泛的範圍,隻要喝水量在這個範圍内,都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這個範圍有多寬泛呢?
如果在适溫環境下,沒有通過出汗額外丢失液體的話,對于健康人來說,每24小時攝入多于500毫升的液體就足以應付腎髒分泌尿液攜帶排洩代謝終産物(即通常說的廢物)的需求。在攝水量高于500毫升基礎上,如果喝水少一些,最大的麻煩是口渴帶來的不适。
另一方面,對于健康的腎髒而言,每小時可以濾出700到1000毫升體内多于的水分,也就是每天攝入15到20升液體也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危害,唯一害處就是頻繁跑廁所。
這也就是說,身體有強大的調節身體水平衡的能力,在一定範圍内,多喝點少喝點水,都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有人或者不服氣沒說少喝水血液就會粘稠,增加心腦血管病發作的風險。
其實,這隻是某些醫學專業人士臆造出來的一種說法。
因為,一杯水,對于身體,甚至血液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根本無足輕重。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不妨簡單計算一下:
一個體重為70公斤的成年人,水占總體重的60到65%,也就是體液總量為42到45升,其中約10%位于血液中。
通常說的“杯水”的杯是指8盎司杯,即約244毫升。
這樣,一杯水僅占總體液量的0.5%,血液量的5%。
有人或者說了,少喝一杯水,血液總量減少5%,血液自然變粘稠,當然增加血栓的風險。
實際上,不僅你這樣認為,關鍵是很多醫生也這麼認為,這也是醫生們鼓勵睡前、起床後早晚一杯水預防血栓的“理據”。
然而,這種想法是不懂人體生理學的歪理。
因為,水分子是身體内最為自由分子,它可以随時順滲透壓濃度梯度自由地跨越任何生物膜,維持體内各隔室間滲透壓平衡。
一個成年人每24小時在身體内跨膜運動的水高達50噸。
因此,你少喝或多喝的一杯水,影響的不是血液總量的5%,而是0.5%。
說少喝一杯水就會引起血液粘稠,造成健康危害的人不懂最基本的人體生理學。
因此,無論是睡前還是起床前一杯水,喝與不喝都不會有任何健康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