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吳京憑借大火的《流浪地球》摘取了“百億先生“桂冠。2月17日,由吳京主演、李仁港導演的《攀登者》公布拍攝計劃,該片以六十年代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中國珠峰攀登突擊隊成員完成中國人第一次登上珠峰偉大使命的故事。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京華時報》此前報道稱,珠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對于珠峰的歸屬,當時中尼雙方存在争議。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将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但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内,與中國無關。 1953年5月29日,39歲的尼泊爾向導丹增·諾蓋和新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裡從南坡登頂珠峰,成為曆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頂的隊伍。正是丹增·諾蓋的這一創舉,成了尼方在談判中的重要砝碼。 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人可謂“逼上珠峰”。
按照中蘇雙方約定,兩國于1958年選拔隊員訓練隊伍,1959年正式攀登。剛剛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的王富洲通過層層考核順利入選。 他的隊友來自各行各業,貢布是一名藏族戰士,來自四川的屈銀華是一名伐木工人,身兼教練和隊員之職的劉連滿則是哈爾濱電機廠的一名消防員。 在1959年,蘇聯方面撤回了支援中國的相關專家,登山隊面臨極大的困難。1960年,國家體委決定由中國人單獨組隊,從北坡挑戰珠峰。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登山隊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紀錄。創造紀錄的背後,是難以想象的艱辛和無所畏懼的勇氣。
三次行軍
1960年3月,200多人的隊伍集結珠峰大本營,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隊員。
按照蘇聯人教的辦法,登山隊計劃步步為營逐漸适應,分4次行軍完成登頂。
第一次行軍,登山隊前進至6400米高度,沿途建立3個高山營地,并将物資和裝備運到6400米。另外派遣一個偵察組偵察北坳路線——這是攀登珠峰必須面對的第一道難關。
完成既定任務後,隊員撤回大本營休整,适應性行軍過程也是考察隊員體能和技術的過程。
第二次行軍,登山隊打通從北坳底部到頂端的“登山公路”,在7007米建立營地。不幸的是,來自蘭州大學的青年教師汪玑在此次行動中因高原反應犧牲了。
按照計劃,第三次行軍的基本任務為偵察突擊頂峰的路線并建立突擊營地,如果條件成熟則相機而動直接登頂。
然而行動過程中天氣突變,雖然3名隊員在8500米建立了突擊營地,但此次行動損失慘重,北京大學教師郭子慶因高原反應犧牲,全隊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凍傷,包括隊長史占春在内的多名主力隊員不得不抱憾退出。
面對這支已經在冰天雪地裡苦苦煎熬了兩個多月的登山隊,時任前線總指揮的韓複東曾經考慮過明年再登,但是,最終他們決定,重新組織隊伍,再次投入戰鬥!
在前幾次行動中擔任運輸任務的王富洲,此時入選第四次行軍突擊組,組長為登山隊副隊長許競,隊員還包括劉連滿和貢布。後來的登頂隊員屈銀華,此時仍是運輸隊員。
臨危受命
第四次行軍是從5月17日開始的。6天後,許競、王富洲、劉連滿和貢布4名突擊隊員到達8500米突擊營地,屈銀華随後亦率運輸隊員趕到。
按照原來的計劃,4名突擊隊員次日一早出發沖頂,屈銀華則随突擊組行動至“第二台階”底部,以拍攝從突擊營地到“第二台階”的紀錄片。
可是當他們抵達突擊營地時,發現原來的兩頂帳篷隻剩下一頂,先期運到這裡的鍋碗瓢盆都不見了,沒有辦法做飯燒水。
更要命的是氧氣也不夠,按計劃,他們從突擊營地出發時應該有10筒氧氣,每人兩筒,但因為運輸當中發生問題,結果其中兩筒是空的,另有幾筒氧氣不滿。于是隻好改變計劃,拍攝任務交給王富洲,屈銀華留守突擊營地接應。
5月24日上午9點多,4名突擊隊員鑽出帳篷,向頂峰進發。剛剛走出幾十米遠,許競突然兩次倒下,王富洲知道,許競不成了。
自第一次行軍以來,身為登山隊副隊長的許競幾乎每次都是擔綱先鋒偵察之職,為全隊前進開辟道路,這讓他的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沒有時間猶豫,隻能趕緊讓屈銀華頂替許競參與沖頂,王富洲則作為事先确定的第一代理人,臨危受命擔當突擊組組長。
成功登頂
中午12點多,4人來到“第二台階”,這是一個高約30米的天險,平均坡度在80度左右。正是這一天險,阻斷了衆多登山家前進的腳步,是從北坡登頂珠峰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他們發現,“第二台階”下半部分岩石上有一條裂縫,可容一人通過,從裂縫中間爬上去之後是一段高約6米的峭壁,幾乎直上直下,而且光溜溜的無處下腳。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攀爬能力最強,他試着爬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摔得夠嗆,體力消耗也很大”。
王富洲說,最後還是劉連滿想出了搭人梯的辦法,屈銀華借助劉連滿的托舉,在岩石上砸進兩枚冰錐,穿上保險繩,并利用保險繩第一個爬上峭壁頂端。其他3人亦如法炮制,成功突破“第二台階”。
“第二台階”的艱險遠遠超過他們此前的估計,他們原本計劃用9個小時登頂,可是光通過“第二台階”就花了5個多小時。而且,劉連滿在此處耗盡體力無法繼續前行。屈銀華則為了攀爬方便脫掉高山靴,導緻腳趾全部被凍掉,連腳後跟的肉都被凍掉了。
在海拔8700米處,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将劉連滿安置在一塊避風的大石頭旁,繼續向頂峰進發。此時天色已晚,3人決定摸黑前進,根據天氣預報,本輪好天氣将于次日結束,他們必須趕在風雪來臨之前登頂下撤,而且他們也沒有攜帶紮營裝備。
借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最後沖刺走得異常艱難,找不到路線,隻能用手摸索着往上走,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3人體力都下降得很厲害,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寸一寸爬上去的,從8700米到登頂,上升100多米花了10多個小時。
登頂時間為5月25日淩晨4點20分,環顧四周,除了夜空和閃亮的星星,再也無路可走,他們這才确信已經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使命。
1964年,包括王富洲在内的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頂世界第十四高峰的壯舉,并創造了一次10名隊員集體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紀錄。1975年他随中國登山隊再次出征珠峰,并參與組織領導工作。這次集體登頂珠峰人數之多,科考成績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登山隊配合測繪工作者第一次實地測繪了珠峰高度,被全世界普遍承認和采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