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英語時代,點擊上方關注,讓思維與時代接軌!
内卷,外來詞;源于英文單詞involution;這個英文單詞是“進化”evolution的反義詞;翻譯工作者将“退化”翻譯成“内卷”,無非就是“标新立異”吸引眼球;2020年,《咬文嚼字》雜志将“内卷”評為十大社會熱詞之一;如此看來,标新立異的目的已經完成。
不過,這個詞能否最終進入《新華字典》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内卷,大緻可以理解為“向内發展”——比如新冠疫情以來,大量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的家長紛紛改變了思路,學生本人也更加務實;這樣一來,國内考研大軍人數激增,這就是典型的内卷;
說起内卷,還有一個衆所周知的例子;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學齡前開始,各種培訓補習就開始了;學區房的競争,《小舍得》的熱播,這些都是内卷;内卷,其實最初的翻譯是“内卷化”;英文單詞以“tion ”結尾的一般都翻譯成“化”,
比如說現代化,modernization;最初見諸報端的是“農業内卷化”;講的是農業生産成本增加,盈利的“邊際效用”縮小,人口紅利下降,這樣的情況稱為“農業内卷化”。内卷,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向内發展” 或者“退化”、糾纏,窩裡鬥;這才是involution這個詞的本意。
原來内卷真的沒有現在嚴重。事物發展是一條曲線,到了臨界點就拐彎了。現在,就是這個拐點,以後内卷還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好好學習吧,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掙個中等偏上的薪資水平,努力爬進中産階層,這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也是現實。
一是市場的内卷。我們公司成立前,對手公司擁有全國僅有的那張經營牌照,霸占市場98%三十多年。公司養了20000多人,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我們公司獲取牌照後成立時隻有600人,用了幾年就搶占了60%的市場份額。
現在牌照越來越多,價格戰打得那個慘烈,誰也别想掙大錢。同樣道理,未來很多行業,都将進入薄利時代,大家都把利潤壓低到極限,就是阻止後來者再進入内卷。整個市場規模并沒有擴大,結果卷得誰也半死不活,誰也不敢松口氣,這是何必呢?可是又能怎樣?
二是職場的内卷。我們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以小博大,就像鲶魚,稍微把價格壓下來,就呼呼搶市場份額了。對手賣5000元一噸,我們賣4500元一噸,市場份額就嗷嗷地漲。那個時候,随便招個人都能幹,剛成立時,隊伍平均職稱居然是助理級。
現在呢,求職的碩士博士海龜名校排着隊來,把我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為什麼不招名校生呢?從我們這些老員工心裡也有心理優勢啊。你說現在的求職能不卷嘛!其實,大多數崗位高中畢業就夠用,現在都起步價就名校碩研了,卷得都沒邊了!
三是社會的内卷。最近熱播電視劇小舍得,你看看虎爸虎媽們為孩子拼學校都内卷成什麼樣了?以前為啥不這麼内卷?你想想以前,物質緊缺的年代,擺地攤的那批倒爺都發大财了。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挂在網上啥破貨都能一搶而光。
互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導緻大量基礎崗位消失,人開始過剩。現在什麼不過剩?就連人力資源都過剩(結構性過剩,大城市供大于求,小地方沒人去),你說能不卷嘛?所以,從幼兒園就開始卷了,一直卷到死。這是現在以及未來的大趨勢,将來還要卷出天際線。
未來預測:随着人口趨勢下降,需要一個周期的消化,最終達到供求的平衡,慢慢走向供小于求,也許那個時代,咱們就不那麼内卷了。正如西方職場一樣,人工費很貴,從事體力勞動的崗位,時薪可不低。
可是,中國的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大量減少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的用工總量,人口數量在下降,這兩個數據是“人中和”啊。所以,現在内卷正走在“達峰”的路上,連“中和”的目标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故事分析:
内卷就是小鎮上的水果店越開越多。老王,在2000年初的時候,在鎮上比較好的位置,開了一家水果店。生意很不錯。有心的老李,發現老王這個水果店蠻賺錢的,于是在附近找了家店面,也開了個水果店。隔壁的沈大姐,發現兩家水果店,都挺賺錢的,
于是回家跟老公商量了幾天,也找了家店面,開起了水果店。到了2005年,陸陸續續的錢大媽、趙小姐、陳先生、孫大爺,都開了水果店,一個小鎮上又開了十幾家水果店。但是小鎮上就那麼多的人口,吃水果的人卻沒有變。由于開水果店的人多起來了,
适合開水果店的店面,房租也就跟着上漲了;水果店多了,均攤下來的生意也随着變少了。慢慢地有些水果店就有點熬不住了。原本一個蘋果進價是5塊,平時要賣10塊的。但是為了有生意,八塊、九塊也賣,于是你學我,我學你,最後賣到五塊五一個了。
生意維持不下去了,到最後有些店連房租都不夠了。本來小鎮上開三家水果店的時候,大家都能掙到錢,每家一年還能掙十萬;當小鎮上開了20家水果店的時候,平均下來,一年也就剛剛夠付個房租。這種過密化投入,單位産出越來越低的情況就是“内卷化”。
打個比方,一畝地兩個人種,能産一千斤糧食,兩個人正好夠吃飽。結果又來了8個人,一起種這一畝地,地裡還是産出一千斤糧食,但是十個人分的時候,大家就都吃不飽了。這種産量有限,投入過密,單位産出越來越低的現象,稱之為“内卷化”。
故事分析:我們拿美團騎手這樣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看完之後就會覺得“内卷”這個高大上的概念也沒啥了不起。為了讨論方便,我們先将騎手送餐的過程簡單化,不考慮路途遠近等因素。話說平台通過後台數據統計分析,得出了單個訂單完成時長的中間值。
假如這個中間值是10分鐘,平台為了提高效益就做出新規定,訂單完成時長在10分鐘以内的獎勵10%,超過10分鐘的則扣罰10%。這個規定一經出台,會有怎樣的效果呢?廣大騎手為了多賺錢少罰款,就會拼命地提高速度,你追我趕。
然後到月底的時候,平台再次統計分析就會發現,嚯,絕大部分騎手的時長都在10分鐘以内。這說明什麼?以前的标準太低了啊,大部分人猶有餘力。于是平台果斷下調考核标準,定為最新統計後得出的中間值,比如說8分鐘。
騎手能怎麼辦,反對嗎,信不信平台能分分鐘說得你啞口無言?8分鐘是中間值,一半的人都能達到,為什麼你就不能?于是,騎手們就會發現,工作更累了,壓力更大了,不得不闖紅燈的時候更多了,可收入卻并沒有明顯的增加。
因為始終會有一個中間值,始終會有一半的人是在中間值以下。這就是内卷!向内收縮,内部競争導緻的收益與付出遠不成比例的現象。
内卷這個詞,是有本來意義的。
不過網友們的愛好,你懂的,總喜歡把含義改一改。說太細緻,我說不明白,大家聽不懂;漸開線,這個大家都知道吧?過一個點,越往外轉圈圈,圖形越大;内卷,把漸開線倒過來,由外而内就是了。不過,網友嘴裡的内卷不是說這個圖形,
而是說,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一陣兒不如一陣兒。比方說,五個賣包子的湊到一條街上,成了包子一條街,引來顧客盈門,都發财。假如因為某個原因,顧客不來買了,五個老闆,你買我的我買你的,看起來有生意,其實沒錢賺,純屬内耗。
賠錢賺吆喝,落個買賣人罷了。趙老闆賣給錢老闆一百籠包子,錢老闆賣給孫老闆一百籠包子,孫老闆賣給李老闆一百籠包子,李老闆賣給周老闆一百籠包子,周老闆賣給趙老闆一百籠包子;看起來都生意興隆,最終,這些包子也不過是臭大街了而已。
但是這營業額看起來很好看。最初的版本,不叫内卷。是兩個教授打賭,誰能吃翔,就能赢得對方的五千萬。最後倆人各吃一坨,創造了一個億的經濟活動。誰也沒得到收益,也沒損失成本。當然了,這是在沒征收營業稅的情況下。
但是,雖然倆教授沒投入什麼,但還是收獲了翔的。而内卷,隻能收獲内耗。這就好比,梁山好漢們,需要下山找幾個客商,替個天行個道啥的,才能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天天在家裡湊一塊開局擲骰子,隻能賺個熱鬧罷了。
自我介紹:英語時代,專注于教育相關資訊分享,非常感謝你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