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平仄的規則

平仄的規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5:09

平仄的規則(格律三要素)1

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在《中國古代詩》裡有說,風騷是中國詩歌的淵源。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從風騷噴薄而出,到唐朝有了定型的格律要求。于是出現了近體詩。所謂近體詩,是以唐人的視角來說的,一千年後的我們,自然覺得它不近。

需要注意的是,唐詩不等于近體詩。《将進酒》不是近體詩,《蜀道難》不是近體詩,《長恨歌》不是近體詩詩,《琵琶行》不是近體詩,「床前明月光」不是近體詩,「鋤禾日當午」不是近體詩。近體詩的格律是在詩詞創作實踐中一點點慢慢定型的。嚴格而言,唐之前全非近體詩,唐詩以及唐之後,也并非全是近體詩。

近體詩必講究格律,講究格律的未必是近體詩。那究竟什麼是近體詩呢?格律,可以分開理解。格為格式,律為規律。近體詩的格式隻有兩種:1.絕句;2.律詩。啥叫絕句?簡單說,四個句子的就叫絕句;啥叫律詩?簡單說,八個句子的就叫律詩。絕句、律詩,又分五言和七言。言,在這裡指字。啥叫五言?每個句子五個字就叫五言,每個句子七個字就叫七言。近體詩的基本款隻有四種:1.五言絕句;2.七言絕句;3.五言律詩;4.七言律詩。

這四種基本款在音韻上都遵循一定的規則,也就是近體詩的格律。所謂「一定的規則」,簡而言之,就是格律三要素:押韻、對仗和平仄。押韻是所有詩歌都必須遵循的規則,詩是韻文的一種。現代詩也必須押韻,嚴格而言,一句一行排列的非押韻的所謂現代詩,不是詩。

押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産生铿锵和諧感。近體詩的押韻除了第一句,全押在偶數句。即絕句二、四句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律詩二、四、六、八句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由它的平仄規律而定。

對仗,隻針對律詩而言。在絕句和律詩中,兩句詩為一聯。律詩八句,一共四聯,稱為首聯、颔聯、頸聯、尾聯。近體詩的格律要求,律詩的中間兩聯即颔聯、頸聯必須對仗。對仗隻此一條硬性要求,其他兩聯不需要對仗,絕句也不要求對仗。不要求不等于不可以,所以有些絕句也對仗,有些律詩也有首尾兩聯對仗的情況。

平仄。平仄是格律中最難的,也是規則最複雜的。要學平仄,首先要辨四聲。啥是四聲?平上去入。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這是古代的四聲。現代漢語也有四聲,叫一二三四聲。一聲是陽平聲,二聲是陰平聲,三聲就是上聲,四聲就是去聲。古代的入聲在現代漢語體系一部分消失了,一部分變成了平上去聲,叫做「入派三聲」。所以,就現代漢語而言,可以理解為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近體詩從第一個字開始到最後一個字結束,每個字該用平聲還是仄聲,都有規定。近體詩的創作難就難在這裡。不但要知道這個地方該用平聲還是仄聲,還要知道所有的平仄,依照現代漢語還好辦,如果依照古代漢語,不但要知道這個字在現代是幾聲,還要知道在古代是幾聲。這字在古代念幾聲,我們怎麼知道呢?我們又沒有古人的錄音。這就需要用到韻書。韻書裡按平仄按音韻把大部分的字都分好了類,我們隻要按照韻書的規定去判斷就好。在詩壇,按古代漢語體系,寫詩通用的韻書是《平水韻》,填詞通用的韻書是《詞林正韻》。為什麼是兩種韻書,因為,近體詩的押韻要比詞的押韻嚴格。近體詩隻有四句和八句,韻腳離得近,押韻過寬,铿锵和諧感就會減弱。如果按漢代漢語體系,也有韻書,叫《中華新韻》,是中華詩詞學會根據普通話編寫的。按新韻,無論寫詩填詞,都可以依據《中華新韻》。但文學向來厚古薄今,《中華新韻》頒布時間不長,沒有經過曆史的考驗,争議較大。

近體詩的平仄規則,也可以用六個字概括:相間、相對、相粘。我稱之為「平仄三原則」。理解格律三要素和平仄三原則,就可以創作近體詩了。詞的格律與近體詩相似,隻不過他是依據詞牌去填的。現在正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名字摘自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如夢令就是詞牌,沁園春也是詞牌,詞牌有很多,詞牌選定了,這首詞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什麼地方必須押韻,什麼地方必須對仗,每句每字的平仄如何,基本都定了,你就要去浩瀚的語言海洋中,需要合适的字去遣詞造句,表達你想要表達的主題和意思。

格律關隻是詩詞創作的入門,要登堂入室,還要下很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功夫。也怪不得現代詩詞佳作不多了,因為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有志于此的,須有十年寒窗的恒心。平仄三原則,以後告訴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