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百五的說法

二百五的說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08:22:58


“二百五”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來形容那些有些傻氣、做事莽撞、不懂事理、喜歡憑自己的性子胡來的糊塗人。但為什麼單單要用“二百五”而不用“二百四”、“二百六”呢?确切的出處已無從可考,以下幾例,雖也有根有據有闆有眼,但純正與否不敢想當然,權做一時笑談、飯前開胃罷了。
最正統的說法:蘇秦生前的最後一計
話說戰國時期,七國紛争,以秦國實力最強,鬼谷子的得意門生蘇秦來到秦國遊說秦王,意欲一展襟袍替秦王統一中原。

二百五的說法(這說法是擱哪來的)1


秦王心高氣傲,加之國力強大,不可一世,自然不願意有人在自己面前指手劃腳,對蘇秦不屑一顧。蘇秦郁不得志,離秦而去,開始遊走于齊楚燕韓各國,鼓動這些小國聯合起來抗擊秦國,後來竟身背六國相印,一人做起了六個國家的宰相。要說這蘇秦的本事也真夠可以的。

二百五的說法(這說法是擱哪來的)2


一天,蘇秦留足齊國助理國政,在回府邸的路上遇刺受傷,危在旦夕。齊王盛怒,發誓要生擒兇手但幾天下來舉國皆兵也沒有一點有關兇手的消息。蘇秦自知命不長久,就對秦王進言:“臣有一計,可生擒兇手。臣死之後,請大王将臣的屍首車裂,并告之天下,就說臣是颠覆齊國朝政的亂臣賊子,同時請大王懸賞千金,那刺客定會自投羅網。”
蘇秦死後,齊王始終無力擒兇,萬般無奈之下隻好采用蘇秦的計策,将蘇秦的首級懸至城樓,貼出榜文昭示天下“蘇秦乃亂黨奸臣,禍國殃民,哪位俠士除此大害,當賞千金。”
榜文昭示之後很快就有四個人前來領賞。齊王對他們說:“人命關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各位千萬不要冒充啊!”這四個人則一口咬定,都說是自己親手殺死了蘇秦。齊王又問:“既然如些,賞金隻有一千兩,你們四個人怎麼分呀?”四個人異口同聲地答道:“一人二百五!”
齊王大怒,拍案而起。“來呀,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推出去砍了!”
二百五由此傳為笑談。
最搞笑的說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古時候有個不第的秀才,寒窗苦讀卻幾十年也未能中舉,晚來得子,居然是個雙胞胎,早已心灰意冷淡泊名利的秀才給兒子起名一個叫成事,一個叫敗事,每日秀才在家閉門教子,隻求兒子争氣,替自己光宗耀祖。
一日飯後,秀才吩咐妻子:“我到集上逛逛,你要好生督促兒子寫字,大的寫三百,小的寫二百,不許偷懶。”
趕集回來已是掌燈時分,兒子們都已睡下。秀才叫過妻子問二子功課如何。妻子答道:“寫倒是都寫了,不過,都寫了二百五。”
于是二百五又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同意詞。
最值錢的說法:半瘋
古時候在中原地區,銀子以十兩為一錠,五百兩為一封,但十兩和五百兩之間跨度太大,于是将二百五十兩稱做半封,諧音“半瘋”,時間長了民間也就約定俗成的有了半封這個計量單位了,但因半封用的雖多,畢竟不是系出名門,上下夠不着,後來人們就用諧音“半瘋”(二百五)來形容一瓶不滿半瓶晃的人物。
另外的說法是一吊錢五百文,半吊就是二百五十文,穿錢的繩子長度是統一的,兩端有扣,一吊錢穿滿了扣上扣子就不響了,不滿一吊的就嘩嘩響,所以後人就将亂說亂嚷不懂裝懂的人稱為半吊子,也就是二百五了。
最威嚴的說法:二竿子
唐時重臣京兆尹位顯權重,每每外出都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前呼後擁,在隊伍的最前面鳴鑼開道的小吏官職稱做“喝道伍佰”,喝道伍佰的職責是手持長竿驅趕圍觀的路人。但因為圍觀的人太多,喝道伍佰常是趕了左邊右邊又湧上來,趕了右邊左邊又站滿了人,每次出行都忙得焦頭爛額,既影響大人的形象又影響隊伍的行進速度,極是掃大人的興。

于是後來又增加了一名喝道伍佰,這樣一來就不必左右兼顧了,但京城的百姓對喝道伍佰吆五喝六狗仗人勢的作派非常反感,所以并沒有将他們稱做兩個伍佰而是共稱伍佰,于是單個伍佰就被人們戲稱為二百五了,又因他們每人手持一根長竹竿,故爾又稱之為二竿子,久而久之,二百五就成了莽撞無禮之流的代名詞。

二百五的說法(這說法是擱哪來的)3

最一無是處的說法:二闆五
牌九(一種骨制的賭博工具,用紙做的叫“片子”)中有“二闆”(四個點)和“幺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被稱做“癟十”。十在牌九裡被看做零,沒有點,是一對最小的牌,它比任何一對牌都要小。

二百五的說法(這說法是擱哪來的)4

所以人們就用“二闆五”這個詞來形容什麼也做不了做不好的人,時間長了,就把“二闆五”叫成了“二百五”,在廣東話裡,這對牌又稱為“二五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