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起來,這不是一起離奇的山難,但這起事件被稱作登山史上無可比拟的慘痛山難,因為共有 9 人在單次登山過程中喪命,其中還包含了經驗豐富的多名夏爾巴,震驚當時所有登山界的人士。
先說說故事發生的背景:南迦帕爾巴特峰(Nanga Parbat),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自由克什米爾地區,海拔 8,126米,高度排名世界第九。Nanga Parbat 在烏爾都語中有赤裸之山的意思,因為在那附近,沒有任何一座山峰高于南迦帕爾巴特峰。
一般來說要登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從基地營往上有兩個難度極高的攀爬路線,分别是位于南面的魯泊爾岩壁,這是世界上标高差最大的岩壁,達 4,800米,以及西邊的迪亞米爾岩壁,雖然簡單一些,但仍舊不容小觑。
南迦帕爾巴特峰在1930年代吸引了許多登山家躍躍欲試,但是你知道嗎?這座山峰要直到 1953 年才成功由登山家赫爾曼布爾(Hermann Buhl)登頂,而且是單獨不戴氧氣罩站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頭,并留下冰鎬紀念。但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人成功登頂過,甚至還導緻 31 名優秀登山家葬送生命,其中包含了 1937 年德國團 16 名登山家被雪崩奪走生命的慘痛事件,以及我們這次要介紹的 1934 年山難事件。
因為地形險惡,且攀登難度極高,南迦帕爾巴特峰因而有了殺人峰的稱号。
事發經過
1934 年,由納粹政府全權資助的德國遠征隊,一行共 16 人,他們滿懷抱負,希望能成功登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頂。但這趟遠征一開始就不是很順利。率先抵達八号營地 Peter Aschenbrenner、Erwin Schneider 決定先行撤退到四号營,有三名夏爾巴Pasang、Nima Dorje、Pinzo Norbu 隻抵達七号營而無法前進,甚至陪伴他們度過漫漫長夜的隻有一隻睡袋,沒有任何食物跟水。
遠征隊的三名隊長 Willy Merkl、Willo Welzenbach、Ulrich Wieland 連同其他 8 名夏爾巴則奮力到達八号營下方紮營過夜,而其中一名夏爾巴Nima Norbu 在此喪命,初判原因是因為高海拔引發的肺水腫。有三名夏爾巴Ang Tsering、Gaylay、Dakshi決定在此再過一夜,其他人則決定盡早撤退。
三名隊長将四名夏爾巴Kitar、Pasang Kikuli、Nima Tashi、Da Thundup 送往六号營後返回七号營,不幸地,隊長之一的 Wieland 在距離七号營幾米處喪命。結果這四名夏爾巴在前往六号營時迷了路,被迫在一處洞穴過夜。在他們不遠處的是前面提到的隻到七号營無法前進的另外三名夏爾巴,他們也在前往六号營時因為大雪而困在另一處洞穴中。後來這七名夏爾巴會合,但在抵達五号營前,Nima Dorje 及 Nima Tashi 兩名夏爾巴不幸喪命,Pinzo Norbu 則在抵達帳篷前倒下。剩下的四名夏爾巴則奮力抵達四号營。
而在他們上方剩下的人并沒有好過到哪裡,先前決定再待一晚的三名夏爾巴,Dakshi 死在七号營上方,剩下兩名夏爾巴則試圖下降到七号營,他們發現兩名隊長 Merkl、Welzenbach 命懸一線,四人待在七号營帳篷裡,兩名夏爾巴不斷說服兩名隊長要趕快下降撤退,但 Welzenbach 撐不到撤退,當晚就死在帳篷裡。隔天三名僅存的人開始撤退。
剩下的一名隊長 Merkl 在路上體力不支且精神崩潰,夏爾巴之一 Gaylay 決定留下來陪同,另一名夏爾巴Ang Tsering 則趕快下降求援,最終他成功抵達四号營,在暴風雪中等待救援。而 Merkl 與 Gaylay 等待不到救援,一同喪生。
最終整個德國遠征隊共有 9 人喪命,包含了三位隊長以及六位夏爾巴,都是因為低溫導緻的高山症、肺水腫、腦水腫而死亡,存活的幾名夏爾巴與隊員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傷。
隊長之一的 Willy Merkl
1934 年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難是登山史上最慘痛的山難之一,而後在1937年發生的 16 人滅團山難事件也震驚世人,更讓大家對南迦帕爾巴特峰懷抱崇畏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