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都是與事做事解決事情的過程,怎樣在解決事情中滿足自我生理和身體需要。去賺取我們想要得到的事物。這幾年的大環境确實不太好,但生活還需要我們繼續,繼續努力生活,繼續努力賺取。俗語說:“在勞力中解脫出來,你可能會遇到不一樣的自己”。往往我們都想能多一分收入,比如投資或者兼職新的行業賽道,去賺取改善生活,哪怕一點收入也能讓孩子飽餐改善幾次,我們都會很雀躍。
今天分享一下我們遇到的一些事情怎樣去思考、去投資。希望有所啟發。搬磚的希望搬磚對你我都有所用。
我們怎樣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問題?我的總結是,研究一個課題,可以通過四個邏輯框架去思考,即宏觀邏輯、産業邏輯、業務邏輯與财務邏輯。
維度一,宏觀邏輯。這不僅包括宏觀經濟因素,還要從社會思潮、群體心理甚至政治經濟關系等大格局去看問題。比如,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傳統商業的邏輯機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等各種組織的邊界變得更為模糊,因此對争的理解就要從全産業鍊的生态去思考。再比如,這個時代商業的影響力、偉大業家的影響力,都遠遠超過以往時代,可以說影響力即權力,因此社會、經濟、産業的發展邏輯都與以往時代顯著不同了。
維度二,産業邏輯。不同的産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核心驅動因素與競争因素是不同的,而且在當前互聯網與全球化的時代,其變遷的原理更加與以往不同比如,由于創造性破壞更為普遍,企業與用戶的關系發生本質變化,技術優勢與業模式的生命周期也變得更短。
維度三,業務邏輯。判斷一家企業的業務首先還是要看其戰略布局、業務方是否符合前述宏觀邏輯與産業邏輯,是否符合社會大潮與産業大方向。即使一家公司的團隊陣容非常強大,但如果是與這兩個大方向相逆,其經營的難度還是會非常大,成功的概率還是很低。
維度四,财務邏輯。财務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行為進行數字化、結構化的總結與記錄,這就好比數學是對其他自然科學最好的表達一樣,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我好地分析與驗證企業業務上的特征與問題。
這四個維度就形成了研究一家公司和一個産業之間相互驗證、相互有勾稽關系的的邏輯閉環。研究一個企業,微觀上要看其是否有強大的自上而下的思維。在大邏輯上有嚴重瑕疵的公司,一方面其成功的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對其進行研究的難度也很大,研究的投入産出比就很差。
投資自己的思維,改變思考的角度,從而改變我們去做事的能力,獲取新的收獲。祝各位有所小潛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