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識患者
牟女士因“咳嗽、咳痰2月餘”來就診,她平素體健,無異常疾病史及家族史,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可是胸部CT發現了嚴重的問題,令我心頭一緊:右肺中葉結節(20mm*14mm),考慮肺癌并胸膜轉移可能(見圖1 )。牟女士難過的同時也疑惑:我從不吸煙,生活習慣良好,怎麼會得肺癌?我說:吸煙是肺癌的元兇,但腫瘤發生的原因很多,所以很多肺癌的病人都不吸煙。
圖1 :胸部CT提示右肺結節和右胸膜結節(箭頭所指)
彩超結果:頸部及雙側鎖骨上下淋巴結未觸及腫大;腹部未見明顯異常。骨掃描和磁共振均未見明顯異常,說明還沒有遠處器官的轉移。支氣管鏡檢查提示:傾向右肺中葉腺癌。支氣管鏡刷片:見成團的異型細胞,傾向腺癌;灌洗:見散在的異性細胞,考慮腺癌可能性大。最後對胸膜結節進行了穿刺活檢病理檢查:形态符合腺癌浸潤。基因檢測提示: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突變,高豐度,ALK融合蛋白陰性。基因檢測的結果可為今後篩選靶向藥物提供幫助。
二、治療過程
根據上述檢查,牟女士診斷為“原發性右肺中葉腺癌右胸膜轉移 c T4N0M1 IV期”。因為牟女士肺癌有EGFR基因突變,根據肺癌的診療指南,我們選用了靶向藥物吉非替尼進行治療。這個藥物對牟女士的肺癌還是有效的,而且沒有明顯的毒副反應,因此堅持治療了1年時間,腫瘤逐漸在縮小。
于2021年5月常規複查時,發現:右肺多發結節,較前增大,說明腫瘤進展了。牟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為何1年來都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發展了?我當時也有些迷惑,考慮到腫瘤進展的原因不明,看到長大的肺癌結節,我們科室讨論後覺得有必要對肺癌再次進行穿刺檢查,分析原因。
圖2:CT引導下穿刺活檢檢查,上方箭頭為活檢針,下方箭頭所指為腫瘤
征得牟女士同意後,進行CT引導下穿刺檢查(見圖2),穿刺針瞄準腫瘤,精準地取出腫瘤組織,結果為:右肺腺癌,基因檢測示: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突變,20外顯子T790M突變。此檢查結果根據肺癌的診療指南,我們選擇了“培美曲賽 卡鉑”化療方案治療4個周期,複查結果提示治療有效,腫瘤有所縮小。後行“培美曲賽”維持治療至2022年2月,此時複查結果卻再次讓我們醫生和牟女士都傷心起來:肺上的腫瘤和胸膜的轉移瘤又長大了!
再次對肺和胸膜的腫瘤組織進行了穿刺活檢,但是這次的檢查結果讓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與前兩次的結果截然不同,不是以前的腺癌了:右胸壁腫物是神經内分泌癌,右肺是小細胞癌(見圖2、3)!
圖2:右胸壁腫物檢查結果是神經内分泌癌
圖3:右肺腫物檢查結果是小細胞癌
詭異的結果提示:EGFR突變的右肺腺癌轉化為EGFR-TKIs耐藥的右肺小細胞癌,意思就是以前治療有效的靶向藥物,現在已經不管用了。我們迅速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用“依托泊苷 順鉑”方案化療4個周期後,腫瘤果然變小了。之後便使用口服“依托泊苷膠囊”維持治療。
三、治療效果
牟女士因“咳嗽、咳痰2月餘”入院,入院明确診斷為原發性右肺中葉腺癌右胸膜轉移,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選擇合适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前期有效,後期腫瘤進展,更換化療方案後也是前期有效,後期進展。再次進行穿刺活檢,發現腫瘤完全變了,從“腺癌”變成了另外兩種癌:“神經内分泌癌”和“小細胞肺癌”。再次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後,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無明顯不良反應。
四、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1、該患者為腫瘤晚期患者,目前的治療方案有效,但要提高警惕,每兩個月複查胸部CT評估效果,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能分析毒副反應。
2、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平時出門戴口罩,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場所。
3、适當鍛煉身體,保持良好心态。
五、醫生感悟
本例患者前後進行了3次穿刺病理檢查,多次根據檢查結果和臨床診療指南更換治療方案,最後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由此說明,穿刺活檢檢查是腫瘤治療的基礎,是推動臨床發展的主力軍。
大家會疑惑,牟女士的肺癌類型,怎麼還會變來變去?答案是腫瘤發生了轉化!可能的原因有:其實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多種腫瘤混合存在,不過小細胞肺癌的成分在初次診斷的組織中比例很小,沒有被發現,或者被大量其他類型的癌細胞掩蓋。随着腺癌成分被藥物消除,小細胞肺癌的腫瘤成分增加并逐漸占主導地位。此外,還有可能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腫瘤内部的基因發生了變化。
目前很多腫瘤的發病和進展機制都沒有完全搞清楚,針對腫瘤的基因進行治療,隻是最近幾十年的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将會更加令我們耳目一新,将會更加精準,将會大大造福廣大患者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