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罵”一直以來就是武漢市民及外地駐武漢居民長久以來關注的現象,所謂“漢罵”到底是什麼,它有哪些曆史淵源、引發了什麼矛盾、未來走向又該如何呢?
“漢罵”主要是指武漢方言中的罵人之辭,雖說不雅,但它普遍存在甚至聞名全國,被外界視為武漢的特色。這種低俗的文化之所以流行與武漢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有密切關系。
漢罵形式:
“個闆馬的”、“老子信你邪”、“個××養的”、“赫老子”
這些漢罵你在街頭巷尾聽到過嗎?
漢罵成因:
1、漢罵的流行與武漢這種大熱的氣候有關
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濕度大會使人覺得氣溫比實際溫度要高,而高溫的持續效果會使人易發怒、不喜歡陌生人、人際吸引力下降、使人們的侵犯性行為增加。受高溫天氣的影響,在武漢生活的人們容易産生不良情緒,煩燥不、火氣大、易動怒、冒犯他人的傾向增強,要是再碰到一點不愉快的事情,一些人的理智無法戰勝不良情緒,往往會大動肝火,破口大罵,使個體情緒放松使心中的不悅發洩出來以減輕心理壓抑帶來的痛苦,可以說武漢特殊的燥熱天氣會影響人的情緒,很容易引發“漢罵”。
2、市民不平等意識的影響
武漢曾是緊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武漢在華中地區也可謂是獨占鳌頭,這些使武漢本地人形成了較強的優越意識,多多少少表現出排斥外來人口尤其是打工仔的傾向。在武漢當一些外地人經濟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能受到人們應有的尊重,他們也必然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滿足自身多方面的需要,其中的一條捷徑就是學說武漢話漢罵,将自己從語言上包裝成武漢本地人掩飾自己外地人的真實身份,以避免被人歧視欺負正是一些人的不平等意識引誘了外地人紛紛學習武漢話漢罵,把這種語言看作獲取公正待遇和較高社會地位的有效憑證,促使漢罵進一步推廣開來。
一句“漢罵”,換來了無數粗口和口水仗,随着時間的推移,不少武漢市民與網友已經由最初的義憤變得理性,開始反思“漢罵”與武漢城市的文明進步。
有網友表示“婊子養的”在武漢并不是罵人的話,而是不帶有惡意的口頭禅。對此,老武漢人、著名相聲演員、武漢說唱團團長陸鳴堅決不同意,“這句話并非本來就是口頭禅,是很多人說習慣了,把它當成了口頭禅。根據我的理解,這句話不僅是罵人的,而且是很惡毒的髒話。”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每個武漢人都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反思語言習慣。
“漢罵”本身确實不雅,作為文明武漢人應該制止。雖然很多武漢市民感到受了傷害,但完全可以更包容、平靜、大度,沒必要變批駁為攻擊。漢罵是武漢人獨特的生活習俗,一部分人将“漢罵”作為互相開玩笑的一種方式,并非真的在罵人,武漢人可以相互理解,甚至有人會覺得比較親熱。但對不了解武漢的外地人而言,初次聽到這些粗口,難免引起誤會,所以在不熟悉武漢文化的外地人面前,盡量别用類似“漢罵”的語句。
“漢罵”引發的網絡風波,隻是個别現象,近年來“漢罵”已經大量減少,但要完全消除确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有關部門會繼續開展提高市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讓更多人自覺養成講文明的好習慣,這樣市民的素質也會更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