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7:14:11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1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2

作者介紹:

劉一達

老北京人,筆名達城,著名京味兒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

“能咂摸出味兒來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本文刊載于《北京紀事》7月刊

原标題《 琉璃廠的老古玩商》

01

古玩有雅玩和俗玩之說,雅玩,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藝術品收藏,種類主要有書畫、瓷器、玉器、佛像、古代的青銅器、古籍善本、碑帖、陶器、景泰藍、繡品、唐卡、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名人信劄、竹器(竹雕)、木器(明清家具)、名石等。

這些古玩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家傳的,二是出土的。當然,還有朋友饋贈的,自己購買的等等。在中國的曆史上,古玩很長一段時間,是達官顯貴和文人墨客的專利,所以玩的人很少。

清代以前,北京沒有正兒八經的,像後來出現的那種古玩店。那會兒,古玩的買賣主要是在“挂貨屋”。這種“挂貨屋”類似舊貨店,就是把收購上來的東西,加價出售,從中獲利。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3

光緒晚期北京的古玩店

由于這類店鋪沒有存貨的倉庫,所以收上來的東西,馬上擺出來或者挂在牆上,“挂貨”便是由此得名。

正因為如此,那會兒的古玩還沒有後來的那些分類,“挂貨鋪”的東西比較雜。

老北京的這種“挂貨鋪”,多集中在前門外大街、東四、“鼓樓前”、崇文門大街、珠市口等繁華的商業街。

02

“挂貨鋪”的這種交易方式,到了清代中期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因為北京有了琉璃廠文化街的緣故。

北京的琉璃廠家喻戶曉,誰都知道這是中外聞名的古玩古籍字畫一條街。但是在元代,這裡卻是專門燒琉璃瓦和琉璃物件的窯廠,而且規模還不小,是工部的“五大窯廠”之一。

您看元代和明代的北京地圖,就會發現,當時的琉璃廠規模不小,它東到延壽寺街,西到南柳巷,南到前孫公孫園、趙家橋,北到和平門的護城河邊,您瞧,琉璃窯廠的面積有多大吧。

明代詩人吳偉業,有一首專門寫琉璃廠的詩:“琉璃窯廠虎坊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禦花安鳳吻,绛繩扶上廣寒梯。”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4

如今的琉璃廠西街

一直到清代,這裡還是燒琉璃的窯廠,一天到晚煙熏火燎,空氣污染非常嚴重。那會兒的人雖然還沒環保意識,但每天濃煙滾滾,也感到嗆得慌。所以到了康熙末年,有大臣上書要求琉璃廠遷走。

沒想到這個建議受到了皇上的重視,您想琉璃廠北邊不遠就是紫禁城和西苑(中南海),趕上西南風,窯廠的煙也會讓皇上嗅到,皇上聞了也不好受呀,于是一道谕旨下來,讓琉璃廠搬家走人。

搬哪兒去呢?城裡肯定沒戲,選來選去,遷到了門頭溝,這就是現在離門頭溝城子的琉璃渠。這個琉璃廠到現在還在燒制琉璃。

和平門外的琉璃廠沒了窯廠,但地名留下了。

03

離琉璃廠不遠的菜市口一帶,号稱“宣南地區”,是明清兩代京城會館比較集中的地方。

由于琉璃廠的窯廠遷走了,這裡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很快被“宣南”的文化人看中,于是文人墨客紛紛在此建室築園,昔日的窯廠成了雅士們的情幽之地,這裡的名園有十餘處,如朱彜尊的“古藤書屋”、李笠翁的“芥子園”、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等。

住在這兒的文人多了,開始有了書市,到乾隆年間,紀曉岚挂帥修訂《四庫全書》,帶動了這裡書店業的發展。史料顯示,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琉璃廠有名的書店,達到了30多家。

老北京人公認《四庫全書》的修成,得益于琉璃廠的書店,反過來又促進了它的發展。當然,琉璃廠後來的發展,也得益于每年正月廠甸廟會聚攏的人氣兒。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5

老照片:曾經的琉璃廠書攤

前後經曆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到光緒初年,琉璃廠的書店達到了220多家。

書店跟古玩店像是親哥兒倆,因為那時候的書店還叫“書肆”,以買古籍善本為主。

書店的繁榮自然會催生古玩業的發展,一方面人們從古籍的研究中,對古玩的價值有所認識;另一方面,賣書的人又從買書的人那裡獲取了對古玩的認知,包括古玩的鑒賞和鑒定。

老北京的書店,跟後來的書店是不一樣的。那會兒書店的店主,跟買書的顧客不是一般的賣與買的關系,而是座上賓的朋友交情。再沒文化,跟這些有學問的人整天泡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長知識。

店主跟顧客關系莫逆了。您想買什麼書,隻要跟店主言語一聲,店裡沒有,他也會想辦法給您淘換去。

當然,時間長了,店主也會知道您想看哪類的書,新版書出來,不用跟他打招呼,他會主動把書送到您家裡。

04

由此及彼,後來琉璃廠的古玩店,也是這種經營的路數。您想賣古董的經常跟這些書畫和金石大家打交道,能不增長學問,提高眼力嗎?

《四庫全書》修成以後,又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乾隆年的後期,琉璃廠的古玩鋪逐漸多了起來。

北京人做買賣曆來講究紮堆兒,一家店鋪的生意火了,很快會有第二家、第三家,由此形成了帶有文化味道的“商業圈”,而且随着名聲鵲起,越來越火。

當時的北京人,手裡有古玩要出手,拿到一般的“挂貨鋪”,掌櫃的如果斷不出年代或真假,人們會馬上想到去琉璃廠,找那兒的古玩店去“掌眼”。

到乾隆年間,琉璃廠的古玩店在京城,已經形成氣候,跟書肆平分秋色,成為京城有名的古玩古籍一條街。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6

可以說琉璃廠的古玩店,是用國學典籍給熏陶出來的,它的商脈裡有着濃厚的文化血液。所以它跟經營其他商品截然不同,帶有很深的文化烙印。當然,就古玩本身來說也是文化,您說哪一件古董,不是曆史文化的載體呢?

因此,琉璃廠古玩店的經營方式,跟之前的“挂貨鋪”有了本質上的變化。

原來的“挂貨鋪”經營古玩,主要是:“一等”,即等賣古董的主兒直接找上門來,賣自己的物件。“二叫”,即靠“打小鼓”的走街串巷,去“叫”貨。“三抓”,即到“小市”或“竄貨場”去現抓貨,這多少有點兒撞大運的成分。

琉璃廠的古玩店則不同,首先,他們有相對固定的客戶,老北京管這也叫“主顧”。而且幾乎每個古玩店都依附于幾個,甚至更多有權有勢的人。他們本身也是玩主兒,又懂眼又有錢。

有這樣的主顧托底,做古玩買賣自然就容易放手,比如一件名貴的古瓷,賣主開價比較高,但隻要古玩店前去“封貨”的人相中了,他就敢把它買下來,因為有玩主兒給他托底,他準知道這東西不會“砸”自己手裡。

古玩店掌櫃的和夥計,對這些有權有勢的“主顧”,不但平時相敬如賓,而且到了節假日,都要拎着厚禮到家裡賀節,保持親密關系。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7

電視劇《琉璃廠傳奇》

其次,琉璃廠的古玩商通常不在店裡看貨,而是直接到主顧的家裡掌眼,所以平時他們之間會互通信息。

京城的收藏圈相互之間都熟,哪個王爺的後代手裡有什麼存貨,哪個店鋪新近從外阜進了什麼貨,哪個大宅門的老人去世了,手裡的東西急于出手,他們都門兒清。

得到信息,各古玩店便會派人出面,到這些有藏品的主兒家裡,直接“封貨”。

當然,這裡頭有個捷足先登的問題。古玩行的規矩特别多,通常的原則是先到先得,比如五個古玩商都得到一個信息,某王爺有兩件寶貝想出手,那麼就看誰的動作快了。

一旦有人出手了,那四個古玩商就不能再争了。當然,第一個出手的人,雖然看到了貨,但是沒看上,他也可以讓另外四位選擇。

與以往的“挂貨鋪”最大的不同是,古玩店的古玩商是主動出擊,收貨也好,出貨也好,古玩商往往親自登門,看貨、驗貨、議價,都在家裡。

這樣保持了古玩交易的私密性,也使賣主兒或買主兒減去了來回搬動的勞頓與周折。在老北京,這種直接登門做生意的,隻有琉璃廠的古玩行和舊書業。

05

由于古玩行經營上的特殊性,在老北京,這個行當最講究“人頭兒”。“人頭兒”是老北京土話,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信譽。

因為這一行接觸的都是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不講信譽,簡直說沒法在這行裡混。

其次,與其他行“同行是冤家”不同,古玩行講究的是同行是朋友,同行之間誰主營什麼,誰手裡有什麼貨,都心裡有數。

顧主到您家來了,要買一件明清的粉彩瓷瓶,您手裡沒有,但知道另一個店裡有,您盡可放心大膽地去那家店“拿”貨。賣得了錢,您可以從中提取點傭金,但絕對不能加價或降低價。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8

光緒時期的收藏家

古玩行有“古玩無定價”之說,這是對外行說的,其實古玩行内部還是有一定價位的,比如吳昌碩或齊白石的畫兒,多少平尺是什麼價位,他們心裡都有數。所以他們輕易不會擡高價位,也不會輕易降低價位。

老北京的古玩行比較忌諱讨價還價,因為您一家降了價,等于砸其他店鋪的買賣。所以古玩行裡的古玩商們,會經常在一起議論行情,當然,什麼物品一旦價位定下來,輕易不會有太出格的變動。

老北京人說,“買賣地裡”最精明的當數古玩商,雖然有行規管束,有信譽約束,但是在做生意時,古玩商玩的一些貓膩,一般人是難以察覺的。

古玩行有許多隐語外行人往往不明就裡,比如“砸漿”“打眼”“撿漏兒”,這三個詞兒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姓李的古玩商,手裡有一個清光緒的官窯瓷碗,本來值500大洋,但姓王的卻花800大洋,把它買走了,姓李的這叫“砸漿”,姓王的這就叫“打眼”。

假如這個本來值500大洋的瓷碗,姓李的卻賣400塊大洋,姓王的古玩商又還了還價,最後花350大洋把這瓷碗買走了,這叫“撿漏兒”。

您從這些術語當中,便知道這行的水有多深了。

……

欲覽全文,歡迎購買《北京紀事》2022年7月刊

【文章來源:《北京紀事》7月刊】

北京琉璃廠現在有多大(從燒窯廠到京城文化第一街)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