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話又稱重慶言子兒
為西南官話四川方言的一個分支
其内容包羅萬象
天文地理,日常瑣事無所不涉
在重慶
有種支援叫紮起,有種調皮叫千翻
有種開始叫架麥,有種結束叫殺郭
有種厲害叫貓殺,有種批評叫洗刷
還有那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
作為地地道道的重慶人
誰敢說不會幾個
-劃拳篇-
1.石頭剪刀帕子時包
顧名思義:就是石頭剪刀布
4.點指玫糖,玫瑰花糖,雞倌上稅,鴨倌退堂,一顆米種到地,不是你,就是你。
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按照這個順口溜,一邊念一邊依次點選擇對象,順口溜結束時指到誰誰就當選。
5.你我他,胖子媽,不是你,就是他。
與第四條同理。
-童謠篇-
1.幺兒乖乖,騎馬馬上街(gai)街(gai)。
2.大字不出頭,兩邊挂燈籠,三天不吃飯,圍倒鍋圈兒轉,買了三根蔥,三角三,買了一個大冬瓜,六角六,買了兩根油條,九角九。
按照這個口訣可以畫一個簡單版的三毛
3.黃絲黃絲馬馬,請你嘎公嘎婆來吃嘎嘎,坐的坐轎轎,騎的騎馬馬。
4.紅蘿蔔抿抿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娃娃要吃肉,爸爸沒得錢,媽媽說:有錢!竈門前的火鉗!
5.包包散,包包散,回去莫給媽媽看。
以前頭上磕到碰到,家裡人都會一邊揉一邊念這段順口溜。
6.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動了要打一百一,因為時間來不及,隻打一十一 。
-小夥伴篇-
1.大欺小,賴格寶;小欺大,抹桌帕。
小時候大家都做過“賴格寶”(蛤蟆)也都做過“抹桌帕”吧!
2.我們兩個人好,存錢買手表;我們兩個壞,存錢買尿罐。
3.跟到别個學,吃臭腳腳。
4.小崽兒,你莫要JIAO,你媽媽住在化龍橋。好多号?十八号。打得你娃呱呱叫。
5.對不起,敬個禮,打個屁臭死你!
-重慶“怪”象篇-
1.重慶怪,房如積木順山蓋
2.重慶怪,三伏火鍋逗人愛
3.重慶怪,坐車沒得走路快
4.重慶怪,空調蒲扇同時賣
5.重慶怪,說話愛把髒話帶,相互罵了都還不見怪
大多數重慶人不把髒話當髒話,更多的理解成一種語氣詞或形容詞。
6.重慶怪,攤開麻将把客待
7.重慶怪,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爬坡坡,梭坎坎,重慶地無三尺平。
-重慶“崽兒”篇-
1.缙雲山上爬過樹,較場口邊練過武,重慶崽兒就是酷。
2.朝天門前下過海,火車北站挂過彩,重慶崽兒就是拽。
3.北溫泉裡泡過澡,奧體中心賽過跑,重慶崽兒就是嚼。
4.兩江樓上吹過風,磁器口上趕過場,重慶崽兒就是強。
-火鍋篇-
1.郭沫若曾為重慶火鍋編過一篇順口溜
1943年2月23日,劇作家于伶的生日,郭沫若、夏衍、胡繩和廖沫沙等幾位好友約請丁伶吃火鍋,為之賀壽。當時,于伶到重慶不久,對火鍋感到十分新奇,于是問:何謂火鍋,怎麼吃法?
郭沫若笑着說:“火鍋者,風味小吃也。并非叫你去吃炭火燒紅的鐵鍋。”于伶依然不解,郭沫若興緻勃勃地說:“給你編個歌兒,你就懂了。”說罷,吟出一首繪聲繪色的“子”字歌:
街頭小巷子,開個幺店子。一張方桌子,中間挖洞子。洞裡生爐子,爐上擺鍋子。鍋裡熬湯子,食客動筷子。或燙肉片子,或燙菜葉子。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輩子。
于伶聽罷,連聲稱贊:“妙哉,妙哉!原來火鍋是一種别有風味的燙吃法。”
2.火鍋涮燙順口溜
火鍋吃出好味道,涮燙經驗有一套
先下葷後下素,油碟還可加點醋
下魚頭、下鳝片,加點黃蔥和蒜段
燙毛肚、涮鴨腸,素菜調味來幫忙
脆不脆,全靠火候來當家
鴨腸、毛肚和腰片,旺火滾湯是關鍵
魚肚、牛筋與鴨掌,微沸水中要煮長
粉絲、海帶及冬瓜,半沸久煮才火巴
血旺暴煮就很怪,微沸水中多等待
别說已經全掌握,尚有天機還未說
毛肚要起泡,鴨腸要起圈;鮑魚燙至卷邊邊
魚片、肉片和肝片,挺直身闆就起鍋
蝦金貴,它不同,煮到尾巴張、殼變紅
涮好火鍋并不累,多吃才能深體會
在重慶,“展言子”是一種藝術,不但要把語義表達清楚,還要風趣押韻,“擺龍門陣”是閑聊,“弄巴實”是把事辦妥帖,“打倒了”指做事虧了本,“懸吊吊”是指不穩妥,“洗白”是完了,“落教”是說人講義氣重交情,“燈晃”是整天遊手好閑不做事的行為,“内部油碟”就鐵哥們,好兄弟,“幺不了台”形容人不得了的樣子……
愛重慶、愛重慶言子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