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國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給出了一個滿分的答案。
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認為,21世紀30年代,中國需要進口的糧食高達2億噸。這個數量達到了當時國際谷物貿易的總量。
布朗的觀點曾引起國際轟動。
然而27年過去了,中國糧食依舊自給自足。
建國以來的總産量,更是增加了5倍。
2019年,中國三大主糧的稻谷、小麥、玉米末期總庫達到2.8億噸,尤其是稻谷和小麥達到了曆史末期庫存的最大水平。
這個庫存數量,是布朗當初預估進口糧食的1.4倍。
建國時與2018年,單位面積變量對比。
中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達到98.75%,9在2017年後超過95%,這不僅不是當年布朗所能想得到,也是當時的中國人所不能想到的。
因為城市建設,退耕還林等需求,中國耕地減少,2016年左右,甚至一度到紅線附近。
但糧食産量卻越來越多。
主要貢獻,就在于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700萬公頃,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7%,産量更是占了65%。
僅僅每年新增産的水稻,就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
哪怕是按照逐年遞增,袁隆平幾十年來增産的水稻,可多養活20多億中國人。
1979年,美國引進中國的3個籼型雜交水稻,增産165%以上。
雜交水稻引起世界關注,被稱為“東方魔稻”(Oriental Magic Rice)。
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就一直輸出雜交水稻到了今天。
從美國到日本,再到印度,各個國家以及大公司紛紛到中國學習技術,
雜交水稻被聯合國列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
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種植雜交水稻,遍及美國、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越南、馬達加斯……
從亞洲到中東,再到非洲,南北美洲,世界上種植早就水稻的國家越來越多。
對我們來說,袁爺爺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但他從來沒有滿足。
今年來,他還提出了自己新目标:讓水稻産量達到2000公斤/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