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密雲水庫管理處白河出庫站站長趙旭一如既往地早上7點半從家出門,開車前往工作單位。9月30日16時,密雲水庫開始向潮白河生态補水,以做好潮白河沿線地下水源地回補。因此對于密雲水庫的水務工作者來說,這個假期依然忙碌,他們要做好水文、水工監測,确保國慶期間密雲水庫生态補水安全。
提前巡查,準備斷面測流
依照相關調度要求,9月30日16時至10月3日16時,密雲水庫通過潮河輸水隧洞向潮河河道補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10月3日後,每日7時至17時出庫,流量5立方米每秒。
為了保障好此次補水,密雲水庫的水務人員将度過一個忙碌的假期。趙旭家住密雲城區,從家到單位需要十多分鐘的車程,但無論是國慶假期補水期間還是平日,趙旭總是習慣性地提前到各河道斷面觀測,看看斷面狀态、河道是否有雜草、水流是否充盈等。走完一圈,他才放心地到單位,準備好測流設備。趙旭說:“此輪補水之前,我們确定過了三套測流方案,我提前觀測好斷面情況,這樣就能準确地判斷當天使用哪一套方案對斷面進行測流。”
測流是趙旭和同事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利用流量監測設施計算從水庫放出多少水,以保證水資源的精确調度。此次補水期間分别有兩個觀測斷面,分别是密雲水庫調節池下遊西智橋流域斷面和密雲水庫調節池洩洪閘下遊斷面。
趙旭抵達單位後和同事拿好救生衣、救生繩,準備好相應的測量器材後,便開車前往斷面開展測流。10月2日晚間開始,京城下起秋雨,下雨對于充盈河道水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測流人員來說,其實并不“友好”。
“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穿上雨鞋、穿好救生衣、系好救生繩,沿着陡峭的岸坡下到河道中測流。下雨,無疑會給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趙旭說,測流并不會因為天氣情況或節假日而暫停,測流人員會根據計劃一絲不苟地完成工作。
為确保潮白河生态補水的正常進行,及時掌握出庫流量及下遊斷面情況,趙旭(左)和同事在國慶節當天涉水測流。受訪者供圖
一場秋雨一場寒,國慶假期的秋雨給京城帶來涼爽秋意,但是此時的水溫也随着氣溫的下降而迅速下降。這對于需要半個身子“泡”在河水中的測流人員來說是最難挨的時候。“當雙腳踩進河道的那一刻,頓時感到針紮一般鑽心地冷,這種冷席卷全身。”寒冷的感覺往往貫穿整個測流過程,時間往往是1個多小時。而且在此過程中,由于每個斷面均有固定的測流點位,所以測流人員不能在水中随意走動,需要穩穩地站在水中,這讓寒冷的感覺更加強烈。
站在狹窄的大梁上完成設備檢查
密雲水庫管理處潮河管理所閘門班“掌管”着補水閘門的開啟或者關閉,閘門的開合程度決定着補水流量的大小,影響着補水的精确調度。
閘門班班長王奇在這個崗位工作了十多年,對每一道閘門都十分熟悉。王奇說:“以前我們憑手感和經驗判斷閘門開啟的大小,誤差在5毫米到1厘米之間。現在用電腦操作,開閘變得更加準确。”但盡管如此,閘門班有一條規定,那就是即使是用電腦操控開閘,操作人員的手指也必須放在電腦操控台的“停止”按鍵上。這樣萬一發生系統故障,工作人員可以迅速用手動控制閘門開啟,避免出現水流速度、水量超過調度标準的情況。
此外,在補水之前,閘門班對相關設施、設備完成全面檢查,比如檢查閥門開度、電機、控制櫃等。9月30日,王奇和同事對潮河輸水隧洞出口閘門的水封密閉性進行檢查,同時完成第三溢洪道閘門檢查。
第三溢洪道是密雲水庫最大的洩水建築物,閘首有6孔,每孔淨寬12米,最大洩流量6790立方米每秒。要檢查這個“龐然大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王奇和同事們需要站在距離地面八九米的大梁上對閘門進行檢查,而大梁的寬度僅夠一隻腳站立。因此檢查人員在大梁上行進時,不得不側身前行。“這個工作剛開始是有些令人害怕,對于恐高的同事來說尤其如此。”王奇說,在班組裡,無論是小年輕還是老師傅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工作的艱險而退縮,“即使恐高,大家也都是一點點去克服。因為我們的工作關系着補水的安全,所以再害怕,我們也得站上去。”
王奇踩在狹窄在大梁上對閘口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
即使在節假日,也要守着水庫
對于水務工作者來說,幾乎每一個節假日都是工作日,尤其是在生态補水期間。在潮河河道上,密雲水庫潮河出庫站的工作人員不僅要測量河道流量,還要觀測水勢流向、洩水建築物工情。水流快速流經閘壩會對下遊河道和建築物本身産生怎樣的沖刷,都需要每天定時觀測,保證水庫水工建築物安全和下遊河道安全。
趙旭和妻子都是水務工作者,他們早已習慣了節假日堅持在崗工作。趙旭笑着告訴記者:“甭管是節假日還是周末,我們都得有人守着密雲水庫。尤其在汛期,我們倆都在一線,早就習慣了。”
王奇這個國慶節也很忙,長假7天,他和同事們倒班稍作休整,但是能休息的時間也就一兩天,而且這一兩天王奇也休不踏實,“不敢走遠了,因為正值生态補水,不守在水庫總放心不下。”王奇說。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