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1-28 14:34:21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1

我們的薪資壓力,和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國際壓力,這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系?

每個月,一到發工資的時候,不論多少,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感覺,都是快樂的。又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但快樂過後,就是新一輪的焦慮,明明自己很努力,明明自己的付出一點都不比别人少,可為什麼,油價漲、物價漲、房價漲、生活成本不斷的上漲,唯有薪資,一直不漲。

思前想後找不到原因,又沒辦法改變現狀,就會有人抱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通過各種平台發洩自己對當下現狀的不滿。

社會、民生,格局,跟我有什麼關系呀,影響我一個月三千嗎?

類似的言論,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過。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2

相比那些一言不合拎鍵盤的,在網絡上毫無顧忌傳播焦慮的,這種言論雖然有點冷漠,但多少還有點理智。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就把類似言論定義成了自嘲。

認為這就是單純地用開玩笑的心态,去吐槽下自己當下的現狀,僅此而已。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平時吐槽的薪資壓力,其實就是當下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國際壓力的具象化體現。國際壓力越大,我們的薪資壓力也就越大。

因為我們能拿到手裡的薪資,其實并不單純隻是我們勞動交換價值的體現。

簡單來說,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勞動,就一定能換來與勞動價值對等的資源。

比如現在有十個蘋果,想要吃蘋果,就需要用勞動,來交換蘋果兌換券,有十個人付出了勞動,平均一人能分一張兌換券,每個人都能換一個蘋果。

可如果明天隻有五個蘋果呢,付出的勞動價值是一樣的,每個人也都能換一張兌換券,可平均一人就隻能換半個蘋果。

這就是我們當下的現狀,用一個詞彙來定義,就是“内卷”。

生活成本不斷地上漲,說明我們資源總量的補充,與消耗速度不對等。

反饋到我們每個人身上,就是付出的勞動價值一樣多,可能換到的資源,卻反而更少了,想要更多的資源,就得付出更多的勞動價值。

為什麼會更少,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個世界,并不是隻有我們,國家和國家之間,也存在競争。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3

從這個例子裡面,相信大家應該能看出來,蘋果兌換券,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的薪資,沒有任何意義,隻是一個用來交換的契約,或者說是媒介,這就是貨币的本質。

我們都想漲工資,其實就是想獲得更多的資源。

可資源總量其實是不夠的,這種情況下,就算把工資漲了,翻倍漲,漲一百倍,一千倍,也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換來了一個通貨膨脹。

畢竟人均可支配資源就那麼多,除非資源的補充速度,能滿足資源的消耗需求。

換成蘋果的例子,就是再補充五個蘋果,那麼每個人就依然還能分一個蘋果。

國家存在的意義,有一方面,就是為了這個,為了資源的整合再分配,滿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同時,不至于讓一部分人因為分不到資源,而餓肚子,面臨生存危機。

意思就是說,我們心心念念的工資不漲,薪資壓力巨大,在表達自己的生存壓力的同時,其實也間接表明了我們資源總量的不足。

所以真正應該解決的問題,其實不是工資漲不漲的問題,而是如何補充資源總量,讓資源的補充速度與消耗速度對等,甚至大于消耗速度。

這麼一來,就算工資不漲,甚至是降薪,我們也能獲得同樣的,甚至更多的資源,因為貨币的購買力上去了,比如原來隻能換一個蘋果,現在能換兩個,甚至更多。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4

那麼該怎麼去補充資源總量呢?

雖然從表面上看,資源總量的補充,其實跟我們每一個個體,用勞動交換資源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上升了一個台階,從個體競争上升到了集體,或者說是國家競争。

這一點不光是中國,全球各地都一樣,是集體與集體的競争。

但不管怎麼說,總該有個方式吧?

先來說說我們,中國的資源補充方式,其實曆史已經闡述得很清楚了。

這裡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中國古代,什麼叫盛世?

簡單來說,人民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社會秩序安定,人民生存壓力小,就是盛世。

用現代的話來說,人均可支配資源多,就是盛世。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5

可以看看我們古代那些盛世,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洪武之治。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來,這幾個盛世情景,除了都是封建王朝開國第一個盛世以外。

同時還具備另外三個共同點。

第一,外部環境相對安定,沒有什麼強敵幹擾。

第二,君臣百姓一條心,政策政令都能及時有效地推行實施。

第三,在這個盛世之前,都有那麼一段休養生息的時期。

就是政策上降稅減賦,讓利于民、與民休息,想方設法提高生産力。等生産力上去了,才會想辦法去促進工商業的繁榮。

也就是說,在我們古代,面對資源總量不足、百廢待興、民生凋敝等問題,封建王朝最常用的補充方式,就是自給自足,與民休息。

這就是我們文明體系的本質體現,是一個農耕文明。

而我們當下的體制,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脫胎于封建盛世時期的政治模式。區别就是沒有皇權了,不過卻存在一個以人民集體意識為核心的國家意識。

從而形成了一種以人民當家做主為基本特征的政治制度。

國家,就是人民的代表,或者說,人民和國家,其實是一體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說白了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由人民為社會提供活力,由政府為人民提供引導。

從而形成了一個集體,并以集體的形式與外界競争,當集體競争力不夠的時候,這個壓力,也會自上而下,反饋到我們自己身上。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6

比如前面說的,我們當下所面臨的薪資壓力,其實就是國家當下所面臨的國際壓力的具象化體現。

不過因為人性的關系,就算是我們當下,依然存在一個以貪官污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勢力,與我們社會民生,形成了對立。

也就是形成了一種民權與官僚資本對立的二元格局。

正是因為這種對立,以及很多人對政府以及官僚資本概念的混淆,讓很多人在批判官僚資本的時候,連帶着把部分責任,挂在了政府的身上,甚至開始質疑體制的公平。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錯誤地形成了民生和政府的對立。

這麼一來,其實就相當于把自己和集體割裂了,雖然表面看上去,是為了保全自身利益。可實際上,真的能保全嗎?

就拿薪資壓力來說,我們的薪資壓力,其實就是國家所面臨的國際壓力的具象化體現,國際壓力越大,我們的薪資壓力也就越大。

現在我們覺得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工資卻不漲,薪資壓力巨大,錯誤認為是我們體制不作為的表現,所以為了保全自身利益,甚至開始質疑我們的體制。

可實際上呢,我們與體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呀,為了保全自己,我們把自己跟體制剝離了,也就相當于我們國家的集體力量小了一分。

那麼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國際壓力面前,我們抵抗外部資本入侵的力量,就小了一分?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7

我們的農耕文明,是有自給自足的特點沒錯,但那是古代,以當下的時代背景,工業文明才是強勢文明。

我們為什麼要工業化,就是因為如果不工業化,單憑農耕文明的那點生産力,我們沒辦法與工業文明去競争。

更别提彎道超車。

可想要發展工業,就必然存在技術壁壘,因為我們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科技上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差異,如果想彌補這份差異,隻能用量取勝,進而用量變引起質變。

可這麼做,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必須得遵守人家制定的工業規則,比如以一系列工業品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主導權并不在我們。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8

就拿光刻機來說,為什麼能從一個工業品,升級成封鎖我們的手段,就是因為我們造不出來,如果我們能造出來,還會被封鎖嗎?

這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得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一步一步地追上這份差距。

勞動力價值的高低,就是這個代價的體現。

那麼請大家告訴我,我們所面臨的薪資壓力,以當下這個環境,到底是因為我們的體制,還是因為國際壓力?

如果真的如大家所想,薪資水平上去了,連帶着工業品價格越來越貴,在質變這個目标還沒達成的情況下,還能滿足量變所代表的物美價廉需求嗎?

如果沒辦法滿足,那還怎麼量變?未來怎麼引起質變。

如果不能引起質變,也就是科技差距沒辦法彌補,拿什麼去國際市場競争,怎麼擴充我們的資源總量?

資源總量如果擴充不了,那我們提升薪資的意義又在哪?具體參考我開頭說的那個蘋果案例。

五個蘋果,如果不擴充的情況下,就算給每個人分幾十張兌換券,最後能換到的,依然還是半個蘋果。

所以說,按我們當下的體制,如果真的想改變現狀,讓自己不再有薪資壓力。

那麼首先,我們得相信國家,支持國家。

時刻牢記,我們和國家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起碼,不能讓國家獨自奮鬥呀。

更不能因為貪官污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的不作為,而錯誤地把這個責任歸咎到國家身上。

亦或者表面不怪,卻選擇了冷眼旁觀,這種情況所可能引起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是在讓國家獨自奮鬥。

而且是讓一個被自我削弱後的國家,獨自奮鬥,為我們整體,争取更多的資源。

結果明擺着,我們的國際壓力隻會更大,連帶着,我們個體的薪資壓力,也會更大。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9

再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

很多人覺得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在補充資源總量這一塊,靠的是個體創造力的發揮,促進了科技進步,讓他們有了領先優勢,進而在資源總量這一塊,有了更大的競争優勢。

但說實話。個體創造力的發揮,能有效促進科技進步,這話不假,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科技水平,靠的可絕不單純隻是個體創造力的發揮。

别看他們天天喊着自由精神,釋放天性,推崇所謂的利己主義,什麼個人利益大于一切,這不代表他們的資源補充方式,憑借的就是個人力量。

因為在資源的整合再分配這一塊,誰都免不了俗。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10

隻不過因為有大航海時代,西方世界通過以重商主義為核心的殖民主義掠奪體系,不斷地擴張和掠奪。

讓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很早就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并憑借這些資源的不斷輸血,讓他們的人民,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發揮創造力,這才在科技上實現了暫時領先,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否則一個個都在為了生存而到處奔波,哪有功夫去搞發明創造呀。

也正是在有了科技基礎以後,西方世界才轉而用科技帶動軍事,再一次靠武力對外擴張。

建立了一個以軍事霸權、話語霸權、規則霸權、美元霸權等為核心的世界霸權掠奪體系。

并利用這個體系,通過軍事手段、外交手段、以及貿易手段等方式,源源不斷的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以至于資源補充速度,遠大于他們的内部消耗速度。

自然而然,利己主義的弊端,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沖突,也就顯露不出來。

因為從國家的概念來說,想要凝聚成一個國家,首先,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的人民凝聚成一個整體。也就是要具備一個共同的集體觀念。

隻不過在西方世界,受他們的體制,也就是議會與政府二元對立格局的影響,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進行了剝離。

再加上具備資源總量優勢,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雖然沖突,卻形不成競争關系。

所以才讓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集體觀念,表露的不是那麼明顯。

一旦西方資源總量不足,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平衡被打破,這個矛盾就出來了,這是他們的根本矛盾。

文案沒你想的那麼好(硬核簡述文案誰在拖我們)11

這一點甚至都不用假設,西方世界的幾次經濟危機,以及危機之下,那無數次的遊行示威活動,已經把這個矛盾闡述得很清楚了。

也就是說,對于資源的擴充,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靠的其實并不是利己的個人力量,而是西方政府所代表的軍隊、财團等集體力量。

靠掠奪擴張來維持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

而被掠奪的目标,當然也包括我們。

所謂利己主義,也就是他們個人,其實就單純是一個資源再分配的受益者,除了接受雇傭,成為他們集體中的一個個體,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明擺着,利己主義這一套并不适合我們,因為它必須滿足的前提,是資源總量充足。結合我開頭說的,如果我們資源總量充足了,還會存在薪資壓力嗎?

甚至受利己主義所宣揚的天性因素的渲染,人民對于個人利益的底線,也會不斷的提高,畢竟有句話說的好,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平時過慣了好日子,突然又回到了苦日子,給誰也不能接受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