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法醫的解剖診斷,此時鋪墊劇情,節奏緩慢;随後是方木的推理分析,快速破案,節奏加快;之後則是緊張而刺激的追逐戲,從天台追到遊樂場再到海邊,扣人心弦,瞬間引爆觀影熱情。
這是《心理罪》片頭的一場戲,可謂幹脆利落,節奏控制極佳,一下子就把觀衆吸引住,完成得相當漂亮。截至目前,也就是《心理罪》上映第5天,票房累計已經突破2億。
《心理罪》的故事圍繞一起殺人案而展開,一個失蹤了5天的運動員被發現,屍體奇特,呈幹屍狀,身體上大量的血液已不在體内。方木懷疑這是一起嗜血兇殺案,兇手殺人,是為了吸食運動員的血液。
經過方木心理畫像和邰偉帶隊偵查發現,兇手可能患有一種罕見的血液病:卟啉症。患者因為不能照射陽光,所以一直生活在黑暗中,長期孤立無援直到被黑暗遮蓋了内心,變成一個心理扭曲的變态嗜血殺人犯。
方木在幾場心理畫像中均有描述:
“兇手對血液有特殊的偏好,說明他對血液有極度渴求”
“血是他的糧食,他想要飼養血源”
“他離不開血,他還會繼續犯案”
而很多現場畫面也證實了兇手之黑暗殘暴,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比如案發現場滿滿一大碗的人血牛奶,和倒在血泊當中的遇害者;廢棄診所裡已經被血液染紅的浴缸,和大大小小裝置血液的玻璃罐。
實話說,一部犯罪類型片能拍出這種尺度,已經很有突破性,算是一件拍案驚奇的事了,要知道在國産電影範圍裡,警匪片犯罪片,翻來覆去無非就是警察抓小偷,單一的主題和元素,不變的戲碼。
而《心理罪》在嗜血黑暗的大尺度下,還進行了人性原罪的探讨。給這部犯罪類型片加進豐富有内涵的一筆。
嗜血狂魔之一,馬凱,外貌是典型的卟啉症晚期患者,面目猙獰,臉色慘白,眼圈發黑,牙龈出血,血紅色牙齒宛如傳說中的“吸血鬼”。他嗜血、飲血、飼養血源,喪心病狂、不顧一切地尋找新鮮血液,貪婪是他的原罪。
如果馬凱放下極端的想法,和其他卟啉症患者一樣,老實聽醫院安排,接受治療,可能他不會生活在飲血一時爽,被抓火葬場的夢魇裡。
嗜血狂魔之二,謝君豪飾演的孟陽,盡管同樣患有卟啉症,卻生就一副儒雅面孔,微笑時難以掩藏一抹邪魅狂狷。他是個醫生,自己不喝血,卻潛心用無辜生命的血液,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偏執、自私是他的原罪。比起馬凱,他才是真正的嗜血狂魔!
衆生皆平等,孟陽的行為迷失内心,也失掉了人性。天災人禍不可避免,關鍵是當天災人禍降臨時,應該用什麼心态去面對。孟陽和馬凱,都選擇了黑暗,向原罪投降。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好與壞之間,光明和黑暗之間往往都隻是一念之差,因為想救活下去,一念之差卻走向了黑暗,因為想研究出救人的藥,一念之差卻成了一個大魔頭。正是這樣的人物設定,不純粹的好與壞,突顯出了黑暗的氛圍,讓電影形成獨有的風格。
影片中最重要的兩位人物:方木和邰偉。他們各自的特點也很明顯:方木天賦異禀,智慧過人,卻自以為是;邰隊成熟沉穩,身手敏捷,但性格爆裂。
身為警探,他們雖都是正義的化身,也都有原罪。邰偉的原罪是背負太多情感,無法原諒自己,而方木的原罪則是是站在上帝視角,而無法正視自己。自以為是的他在破案的時候,理性大于情感,變得冷漠,忽略了他人的安危,就拿陳希的悲劇來說,完全是因為他不顧後果的行為所導緻,而慢半拍的死亡,同樣也和他的魯莽有關。
《心理罪》所講述的連環兇殺案,不僅劇情緊湊,情節設置一環扣一環,每一環似乎都接近了真相,但其實又離真相甚遠,隻有經過多個回合,最終才揭開謎底。
影片中的黑暗嗜血兇手,他們以社會“邊緣人”的身份生活,不得已通過殺人嗜血生存。這無疑是一種很可悲的選擇,也很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頗有突破性的是,《心理罪》包含的黑暗嗜血元素,是很多犯罪類型片中沒有的,尺度跨越之大,已經走在國産類型片前列。 印象中的黑暗嗜血影片,多為恐怖片(《刀鋒戰士》)、奇幻片(《暮光之城》)、災難片(《釜山行》)之類,極少有犯罪片,用寫實的眼光描寫“吸血鬼”。
《心理罪》把黑暗嗜血元素融入犯罪題材,對國産類型片是一種豐富,對吸引非類型片影迷觀衆注意,也起到很大作用。在國産類型片越來越細分的當下,《心理罪》以“黑暗嗜血”元素打開一扇新大門,為國産類型片進步空間,提供更多可能。
向來對泛濫成災的青春偶像或無腦喜劇嗤之以鼻,但對于這一類型的犯罪動作片卻情有獨鐘。從一部犯罪題材電影的角度來看,《心理罪》整體表現不錯,氛圍緊張刺激,完成度高,這部國産犯罪動作電影值得細心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