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乘務員面試成功後準備做什麼

乘務員面試成功後準備做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39:04

機車乘務員是防止鐵路交通事故的最後把關者,要杜絕鐵路行車事故,乘務員按标作業是關鍵因素之一。《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指導書》是機務段根據局《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标準》,結合本段具體實際情況編制;作業指導書是指導乘務員正确作業的指南和根本,是對乘務員作業要求的細化、補充和完善,一部好的作業指導書是作業标準的拓展和延伸。以下筆者對編制一次乘務作業指導書過程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提出幾點看法:

(一)在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指導書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标準學習不深、不透、不準、匆忙制訂一次乘務指導書

上級下發的《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标準》是各機務段制訂乘務作業指導書的“母法”,對它的每一段話,要在深刻領會,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制訂作業指導書,如機車連挂車列後的試拉标準,《鐵路機車操作規則》中要求“連挂後要試拉”,《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标準》中要求“試拉時應确認距信号機的安全距離,防止越過出站信号機或壓上軌道電路”,而在作業指導書編制過程中,編制人員對此條規定沒有深入學習,不明白試拉時為何要确認機車距信号的安全距離,為何會軋上軌道電路,軋上軌道電路後有何危害?就直接引用作業标準中的原文,把标準中存在的疑問直接交由乘務員去解決,“上下标準一般粗”,對乘務實際沒有任何指導作用。

2.理論脫離實際,标準缺項,制定的标準不具有實際意義

現場情況千變萬化,隻有勤下現場,結合乘務員的具體作業情況再制定一次乘務作業指導書,兩者結合才有意義,否則隻是閉門造車,盲人摸象,不但不具有實際指導意義,而且還有可能是錯誤的規定,乘務員按作業指導書作業一旦條件成熟就可能發生行車事故。如貨物列車進入挂(有)車線後乘務員要嚴格控制機車速度,此時要依次确認脫軌器、防護信号及停留車位置。制訂标準人員對現場不了解,制訂的作業指導書沒有考慮到列檢人員使用固定脫軌器或是移動脫軌器的情況,隻是規定乘務員進入挂(有)車要控制機車速度,乘務員按此标準作業,如在進入前對機車速度不控制,進入挂(有)車線,突然發現前方線路有脫軌器,采取停車措施不及,撞軋脫軌器。

3.風險考慮不足,風險未排查到位導緻安全隐患長期存在

出入庫轉線作業環節是乘務員作業的關鍵環節,特别是動車過程中對信号的不間斷瞭望、确認尤為重要,此作業環節除了對第一架信号,乘務員要高度重視外,還要考慮車站排列短進路、排向盡頭線、前方反向進站信号機等情況,編制人員如果對站場情況不熟,對各類風險排摸不清,在制訂作業标準時就會發生關鍵環節漏項,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知風險才能防風險”,風險排查不出,乘務員腦海中就沒有相應的防範概念,發生事故是隻是時間問題。

(二)發生問題的原因

1.靠上思想嚴重,缺乏學習主動性。按分級管理的原則,上級的作業标準隻是給站段制訂作業指導書提供了“大框”,各段要根據擔當區段不同,使用機型差異,特殊站場條件對作業指導書細化和完善,但作業指導書編制人員對作業标準的編制過程中怕擔風險,害怕自己編制的标準會被定為“土政策”于是産生了依據局标就行的思想,在作業指導書編制過程中,對局标準就會缺乏學習和深入研究,依葫蘆畫瓢,造成上級怎麼要求,怎麼幹,對于局标中的“嚴守速度”,确認“安全距離”等需要機務段細化的措施一概用原文。

2.編制人員脫離現場時間長,并且下現場時間有限,脫離乘務實際來制定标準。

編制人員日常下現場少和乘務員接觸不多,對現場實際作業了解甚少,導緻制定的作業指導書上的内容與現場實際相脫節。

3.現場風險大量存在,而且在作業指導書中未提及。一提及作業風險幾乎所有人員認為在正常作業中不存在風險,隻要乘務員按标準作業就可以避免風險,但實際上如果作業指導書制定上就埋藏着安全隐患,沒有達到作業标準的“本質安全”的要求,“隻要可能就會發生”,條件一旦吻合事故跟着就會發生。在乘務實際工作中風險無處不在,作為作業指導書編制人員自身就沒有将風險考慮到,想要乘務員知風險、避風險簡直就不可能。

(三)如何解決以上問題

1、挑選合适人員擔當作業指導書編制人員

(1)挑選的人員應具備“熟”、“細”特點,即對機務涉及的規章制度爛熟于胸,幹工作心細如發。

作業指導書編制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具有“合法性”。這裡所說的“法”就是我們的上級規章制度,文件電報要求,要求編制者對“五大規”(技規、操規、運規、事規、行規)及上級下發的文電内容熟知;規章制度又是咬文嚼字的東西,規章中的“應、須、可”使用的字眼不同,意義大相庭徑,所以對規章的學習要有“細”,工作細心、規章熟知,制訂出的作業指導書才不會違背上級規章制度,指導書才具有“合法性”。

(2)編制人員要有豐厚的現場經驗

乘務經驗是必須具備的,隻有現場的經驗和豐厚的理論相互融合,最終才能結出碩果,每一個乘務作業過程我們都可以将其看做一項單獨的流程,每個流程由哪些節點組成,各節點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在每個節點上存在哪些分支,哪些作業是風險點,如果沒有幹過乘務員,僅憑别人的講解,是無法體會的,指導書最終是為乘務員所用,所以編制者必須知彼,這樣編制出的作業指導書才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乘務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操作性”強,按作業指導書作業能夠達到“安全正點”目标。

2、對上級作業标準一定要細化完善

(1)部分條款要細化:如在轉線挂頭作業環節,機車停在岔區,在機車第一輪下就有一架信号機,在動車時如何确認,這種情況為防止動車闖藍燈或擠壞道岔,就必須對此作業環節細化,加入機車聯控、确認機車是否軋過軌道絕緣節,确認鄰線機車車輛移動狀态,如果編制者不清楚此風險,盲目将“由近及遠”确認信号,隻要事件湊巧乘務員按作業标準執行就可能發生事故。

(2)乘務作業要提煉:乘務員在長期乘務實踐中總結出一些通俗易懂、切實可行、便于記憶的“口訣”,如運行中嚴守“十六字令”—“徹底瞭望、确認信号、準确呼喚、手比眼看”;調車作業中嚴格執行“三盯一控”—“盯信号、盯進路、盯停留車位置、控制速度”;庫内走行“三确認一控制”—“确認股道号碼信号、道岔開通信号、道岔表示器或道岔違章、嚴格控制速度”;電力機車升弓作業“三确認,三閉合”“确認絕檢正常,閉合升弓按鍵;确認網壓正常,閉合主斷按鍵;确認輔壓正常,閉合風泵按鍵”,通過指導書編制者對乘務員作業的總結提煉将朗朗上口,高度精煉的“口訣”納入作業指導書,使乘務員對作業指導書愛看、易記。

(3)内容結合實際要增減:如《鐵路機車操作規則》中規定“貨物列車啟動困難時可适當壓縮車鈎,但應不超過總輛數的三分之二”,鑒于壓縮車鈎可能造成列車尾部越過方向信号破壞進路,造成事故;加之目前各站沒有啟動困難的列車,編制人員在列車啟動環節将“壓縮車鈎環節”删減,通過減少作業環節來降低風險。

3、時刻牢記作業指導書要與時俱進

作業指導書最終目的是确保安全的,外部環境變化必然要發生變化,否則必然産生安全隐患,近年來新線開通、新站改造、牽引機型變化;上級部門規章制度變更等均要求作業指導書發生相應的變更,其中一項錯漏就可能發生較大安全隐患。

4、建立完善的修訂程序

作業指導書編制必須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才能夠實現對整個作業指導書的編制的系統完成,通過對上級下發乘務作業标準的細化、完善隻是完成了“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交由運用車間、安全保衛科及線上乘務員進行寫實,驗證其“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對驗證發現的問題由運用科負責整理并組織運用車間、安全保衛科人員記名會審,再次對作業指導書細化完善,相關科室會簽,定稿發文,交付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随時根據變化條款,依據上述作業程序對作業指導書更新。

總之作業指導書既是作業指南,又是考核依據,編制者要本着高度的責任心和求實精神,研讀規章,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規範編制,才能制作出内容詳實,文字精煉,通俗易懂乘務員喜歡的作業指導書。

乘務員面試成功後準備做什麼(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指導書)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