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官人物專訪

法官人物專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7:14:02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1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2

一日當兵,鐵骨永存。張鎮,2010年從部隊轉業到鎮江市中級法院,在部隊就通過司法考試的他一來到法院就被執行局“盯”上了。張鎮持續散發着軍人氣質,就像為這個攻堅崗位量身定制。8年來,張鎮一頭紮進執行案件中從未離開過。2013年獨立辦案以來,他辦理執行案件800餘件,執行到位金額共計7.2億元,無一被投訴,先後被評為全省法院執行标兵、全省法院執行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3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4

從軍官到法官,從政工幹部到執行先鋒,不問前途坎坷,隻顧負重前行,8年執行生涯的磨砺,張鎮已經成為啃難案、挑大梁的執行工作排頭兵,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者對攻堅執行難的莊嚴承諾,诠釋着對司法為民的理解。

敢于創先協同執行破解疑難案

1處大酒店,12本獨立産權,涉案24件,欠債近4000萬……這起執行案件的房産涉案衆多,曾先後被丹徒法院、京口法院、潤州法院、鎮江中院查封,都因案情複雜被一度擱置。

單打獨鬥不行,握緊的拳頭才有力量。承辦該案的張鎮向中院領導提議全市法院協同作戰,接着方案策劃、集體會商、修改行程緊鑼密鼓,一場全市法院協作的“雷霆行動”蓄勢待發。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5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6

前期準備的工作量也不容小觑。對于房産權屬的調查,鑒于現在的房産有所改動,以往原始的測繪報告已不能成為最終報告。為此張鎮委托測繪大隊對房産、土地再次測繪,通過反複對比兩次報告,找到了改動之處以及自建房屋部分的準确位置。

該被執行酒店的土地為一個大證,由于曆史原因未随房産分割。根據現在不動産處置房地一體的原則,不能人為造成房地分離。針對房産和土地分别抵押、該建築産權證多以及土地分割複雜等問題,張鎮與國土部門反複研讨,開創性地制定了土地分割方案。

曆時8個月,奔波走訪了10餘個行政部門,最終在兄弟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為該案的順利執行理清了頭緒,清理了難纏的絆腳石。最終,在兩級法院的協同配合下,被執行人被順利控制,清場行動有序進行。

該案采用全媒體直播的方式,執行過程透明公開,先後被20餘家媒體報道,直播網友參與量達150餘萬次,點贊50萬次,評論達1.5萬人次。

不遺餘力服務發展和解國際案

“請執行局下大力氣做好協調工作,加大矛盾化解力度……”鎮江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章純鋼提出如上要求,時任鎮江市市長也作批示要求協調化解。該案系中韓兩國企業糾紛,2013年底,因揚中市榮德公司未支付切割鋼線貨款涉及4千餘萬元,韓國涉案企業态度強硬,要求法院必須限期執行到位,為此還驚動了駐韓大使館。

此時,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光伏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榮德公司在當地是光伏領軍企業,為本地1000餘名職工解決就業問題,經濟效益持續向好,對當地的發展做出了有力貢獻。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7

一邊是韓資企業的不依不饒,一邊是圍堵公司渴望繼續生産的企業職工。該案分到了張鎮的手上,剛獨立承辦案件不久的他就接到了這麼一個燙手山芋,翻着卷宗材料他陷入了沉思……

開弓沒有回頭箭,再難的骨頭也得啃。秉着這股倔強,張鎮匆忙中多了些許堅定。理清思路後,他歸納了兩個方案。其一,查封設備,強制拍賣榮德公司财産,僅設備就估價10億,完全可以償還韓資債務,但是一旦啟用強制措施,這将給榮德公司帶來緻命的打擊,這也将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榮德公司的其他債權人勢必也會紛紛提起債權強制執行訴求,該公司的良好經營将猶如多骨諾牌般瞬間坍塌;其二,放水養魚,在不良的大環境下給榮德公司一個喘息的機會,建議雙方采用其他合作手段,盡量維持經營現狀。

雖然第一種方案簡單易行,可張鎮毅然決定采用第二種方案。但第二種方案在強大的壓力下何其容易,一個月60餘次的往返奔跑,溝通協商乃至談判,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火眼金睛 永不放棄深挖逃避執行案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鼈,其尤甚者觀蛟龍。”在張鎮看來,執行工作更是要增強腳力、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才能把情況問題摸清楚,把好招實招挖掘出來。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8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9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10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11

被執行人混凝土公司欠申請執行人300餘萬貨款遲遲不給付,經查詢得知該公司名下無任何可供執行性财産,賬戶上亦不見分文,張鎮遂帶隊到混凝土公司現場,發現用于開展混凝土生産的房子和土地均系租賃而來,生産設備早已被其他法院查封。但蹊跷的是該公司還在正常生産經營,既然正常生産經營肯定就有買家,有買家就應該有貨款進賬,可是面上調查發現卻無任何賬目往來……這些疑點觸動了張鎮的神經。

“跟蹤!”在伺機混凝土被裝運準備外送之時,張鎮一行就悄悄守在後方,待确定供應目的地後,在暗中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兩企業一直有貨物往來,不可能沒有資金出入賬戶。張鎮一行開展了搜查行動,該公司提供的賬冊看似天衣無縫,一眼就被張鎮識出了破綻。

法官人物專訪(江蘇法制報頭版)12

對于很多“脫殼”經營的被執行人,張鎮和執行幹警更是會采取突襲搜查的方式,收獲頗豐。被執行人某鍛造公司采用更改企業名稱,實際控制企業的方式營利,在一次突襲搜查中,表面看起來是案外人在經營,但仔細查找,發現了被執行人的資料。在正義面前,虛僞不寒而栗,企業職工當即表示保險櫃中有一個是被執行人的,當打開保險櫃時,裡面現金就有29萬餘元,還有各國的外币紀念币若幹,有效的承兌彙票約100萬元,執行人員當即對上述财産現場進行了扣押,還扣押賬冊共計20餘大箱。後被執行人迫于壓力,已履行标的1000萬元。

本文刊載于2018年10月23日 《江蘇法制報》頭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